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教育部解答加分调整:保送加分不是升大学的捷径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0-11-23

20101123081429.jpg

五部门联合发文加大高考加分打假力度 维护高考公平

       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就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答记者问

       19日发布的高考加分项目规范调整引起了学生、家长的关注。不少家长致电本报,对加分规范的细节等提出自己的问题。针对社会关注的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教育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

       高考加分政策偏离政策设计初衷

       记者:为什么要就高考加分项目进行调整和规范?

       答:高考加分政策在落实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高校选拔人才提供多元评价信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高考加分政策具有高利害性的特点,近年来在执行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一是考生资格或身份造假等违规现象时有发生;二是有些招生政策在执行中逐渐被异化,偏离了政策设计的初衷。社会要求规范和调整的呼声强烈。党中央、国务院近期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清理并规范升学加分政策”。

       教育部积极贯彻落实,会同国家民委、公安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认真调研论证和广泛征求意见,出台了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文件。

       以平常心参与奥赛和部分科技类竞赛

       记者:调整奥赛和部分科技类竞赛获奖学生加分项目,对赛事及学生科技活动开展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中学生学科奥赛和科技类竞赛举办以来,在培养广大青少年学科和科技兴趣、促进青少年学科和科技后备人才脱颖而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年来部分中学、学生及家长不顾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盲目追求通过保送或加分等“捷径”升大学,违背学校教育教学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将客观上适合部分学生参与的奥赛和科技类竞赛项目,泛化为更多、更低龄的学生参加的“必修性”学习或活动。学生学习和参赛的功利性被强化,参赛的动机和行为被扭曲,导致部分学生偏科和基本知识学习能力缺失,缺乏进一步发展的“后劲”。

       鉴于此,为了给确有兴趣、有潜力的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实践提供一个更加公开、严谨和洁净的竞争平台,抑制赛事不应有的功利色彩,更好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应对现行竞赛保送加分政策做相应调整和完善。这次调整仍保留了部分奥赛获奖者的保送资格,即在全国奥赛决赛一等奖获得者中入选国家队集训的选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专门制定了严格的遴选办法,确保选拔过程和结果的公平、公正,确保选拔出最优秀的选手参加国际奥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