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湖南横拉坪小学的学生吃上了第一顿免费午餐。 本报记者 王卡拉 摄
邓飞
“米饭比红薯好吃多啦。”5岁的罗叶鹏埋头吃起课桌上冒着热气的饭菜,边吃边笑。
昨日,500媒体人发起的、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多背一公斤公益基金”支持的免费午餐项目,在湖南娄底市新化县横拉坪小学启动,这是该项目执行的第7所山村小学。该项目通过向社会募集善款,为山村小学配备厨房电器、餐具、午餐费,让小学生每天在校吃到热饭菜。
山村孩子的“糟糕午饭”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生活在大山里,每天走很远的路去上学,午饭只能吃红薯、土豆,甚至经常饿肚子。
据免费午餐活动发起人、《凤凰周刊》记者部主任邓飞(查看微博)介绍,“免费午餐”活动的想法源于贵州一位山村老师的讲述,那里的孩子大多吃不上午饭,或只从家带点干粮。“老师不敢在教室吃饭,要不孩子们闻到香味都会眼巴巴地看着。”
为什么吃一顿午餐,在这些学校就这么难?
湖南新化县奉家镇横拉坪小学的老师奉映辉曾做过多次家访,不止一次建议家长们,为自家孩子做点饭带到学校,但这些似乎很难实现。“家长都起早贪黑地下田、工作,没时间在早上就给孩子做好午饭,有的家里也穷,要统一做饭的话,连钱都没法收。”
横拉坪小学校长奉石华说,曾有学前班的孩子上课时饿哭了,这时老师会拿些饼干给孩子充饥。
午餐费一人年需600元
3月9日,由邓飞等媒体人在微博上发起“免费午餐”活动,倡议社会捐款。短短两个月,不断有人关注“免费午餐”,捐钱捐物。截至昨日已募集176万余元善款,贵州、河南和湖南三地的7所山村学校的孩子吃上了免费午餐,还有10多所学校提出申请,等待审核。
邓飞表示,“免费午餐”项目是通过给学校提供厨房电器、餐具、午餐费等,让学校厨房为在校学生做饭,每个学生每顿饭的标准至少3元,一菜一汤一个鸡蛋,还有米饭。每个学生每年在校的午餐费约为600元。
昨日,在志愿者王洪坤等人协助下,经8小时的山路颠簸,“免费午餐”项目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们终于抵达了横拉坪小学———一所位于雪峰山山顶的小学。这里,有43名小学生,个子瘦瘦小小。他们每天要走一个多小时山路到学校。大部分孩子的午餐是冰凉的红薯和土豆,有的则没有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