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行业存在六大问题
“虐童事件”发生后,某门户网站做了这样一个专题——“老师,你曾让我很受伤”。在其进行的网络调查里,有超过七成的网友曾经因老师的打骂留下阴影。调查结果从侧面反映出幼师质量的参差不齐,《生命时报》采访的多位教育、心理专家同样对幼师存在的问题表现出深深的担忧。
民办幼儿园监管几乎空白,幼师招聘、管理不严。南京心理危机干预中心主任张纯表示,从她掌握的资料看,我国现如今的幼儿园中,公办的比较少,只占了1/3;其他2/3是由妇联筹办的幼儿园,厂办幼儿园以及民营幼儿园。在山东烟台当了37年幼儿园园长的刘女士告诉记者,“国家鼓励民办幼儿园,但监管却没有跟上。”
数据显示,2010年仅广东省民办幼儿园的比例就高达77%。江西省吉安市民办幼儿园园长占园长总数的比例甚至高达96%。多数民办幼儿园没有取得当地教育部门颁发的证书,监管基本处于空白。记者调查了解,在北京南三环某大型社区集中地,共有13个幼儿园,仅3个为公办,其余10个均未获得当地教育部门的批准证书。一位园长表示,开办一年半来,教育部门的人仅来过一次,看了看便走了,没有提出任何的监督和指导意见。
“现在,很多人将办幼儿园当作一种投资,怎么挣钱怎么来,保证不出大事就好,对幼教事业根本没有足够的爱心和责任心。”刘女士表示,她所在的幼儿园,任教老师工资均在3000元以上,都是大专以上学历,但旁边一所民办幼儿园,老师工资仅为千元左右,不少还是在校生,与学校签好合同后直接上岗。还有的人甚至没有取得幼师相关资格就直接“找关系”进了幼儿园。有些地方的幼师自己都还未成年,就要管理好动的孩子,肯定存在一定的隐患。
人才严重短缺,专业素养堪忧。《乐富教育研究院2010—2011年中国学前教育发展报告》相关数据显示:北京市未来3年需专任幼儿园教师3.6万人,缺口1.46万人;重庆市幼教缺口亦达上万人。另有数据表明,2010年全国培养本科层次的幼儿教师院校当年毕业生5086人;专科毕业生2.62万人;中专(中职)、中师毕业生一年有20万。由此可见,从学历上看,中专(中职)、中师成为幼师主体,本科则凤毛麟角。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副教授许晓晖表示,他们的学生绝大多数毕业后都从事幼教工作,在培养时非常注重对学生职业认同感和师德的培养。入学第一年还未学习专业课程,主要学习其他综合类课程时,会给学生开设讲座,让他们爱上这份职业。
幼师的爱心、责任心不够。专家表示,幼师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心、细心和耐心。比如喝水,按规定是每个孩子单独用一个杯子,但有些老师不负责,让十几个孩子排成一队,共用一个水杯喝水。往往很多自己还是孩子一样的幼师,根本没有耐心和责任心去全面地照顾孩子。
不懂儿童心理和成长规律。在北京师范大学沃建中教授看来,很多幼师对儿童成长的基本规律并不了解。安全感是幼儿成长的核心,除了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是最重要的。不让孩子出事成为幼师的工作底线,但幼师偏偏普遍对孩子心理安全感重视不够。北京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儿童早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单晋平表示:“教育不是去‘修理’ 孩子。浙江温岭幼师虐童事件比较极端,一旦发现容易被纠正;可是日常生活中一些不正确的育儿理念,比如变相体罚等,就不容易被察觉,时间长了,危害更大。”
女幼师多,男幼师少。男幼师缺乏是全世界都面临的普遍问题,我国更为严重。很多幼儿园的教师队伍是清一色娘子军,个别幼儿园来了男幼师,竟出现被家长哄抢的情况。沃建中表示,女性当幼师有优势,但男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也需要培养阳刚、冒险、独立、承担责任等精神,这些性格特征需要男幼师来引导。
幼师压力大,近六成职业倦怠。一位从业两年的幼师表示,“我每天6点起床,早上7点半到幼儿园,晚上6点才回家。很多人以为当幼师很简单,看看孩子就可以。但家长对我们的要求很高,课堂上20多个孩子,有些捣乱的孩子怎么说都不听。我每天下班后根本不想说话。”此前,北京师范大学做过的一项调查也显示,59.5%接受调查的北京市幼儿教师有明显倦怠倾向,很多人有疲惫不堪、担心出事、焦躁不安之感;还有近一半的教师感到自己的脾气变坏了,常常为一点小事就对孩子和家人发火;1/3的老师认为现在的孩子难教;近半老师想转行。
事实上,这些问题也与我国学前教育现状的大背景有关。长期以来,国家对学前教育投入不足、重视不够。截至2010年底,学前教育的政府投入仅占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的1.3%,远远落后于3.8%的世界平均水平。全国幼儿入园比率不到40%,西部省份个别地区甚至不足5%,还有大量的适龄儿童无法享受到学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