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国新办发布会上披露异地高考三大准入条件。
备受瞩目的“异地高考”又有了新进展,昨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教育部正在与有关省市研究落实异地高考具体方案和举措,异地高考需满足三大准入条件,在此基础上各地提出具体解决办法。业内分析,现阶段设定准入条件是实现异地高考的现实选择,有利于改革平稳推进,不过要想真正解决高考公平问题,还需要加大不发达地区教育投入,缩小其与大城市之间的差距。
异地高考需满足三大条件
“随迁子女在接受义务教育之后,在当地参加高考要有条件准入。家长的基本条件是,在地方有稳定工作、住所和收入,且交了各种保险,属于当地常住人口;学生本人条件,各地根据实际情况来判定什么样条件的学生跟本地生属于同一类型;同时这个城市发展需不需要这个行业,需不需要这个群体,城市能发展到多大规模,要根据发展需要和承载能力。”袁贵仁说。
据了解,2005年后我国高考报名严格限定,学生只能在户籍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非本地户籍学生即使拥有本地学籍,也无在当地参加高考的权利。随着大量城市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人员在异地工作时间的推移,其子女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日益迫切。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表示,孩子从小跟随父母在一个城市学习和生活,异地高考充分体现了大城市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关爱。
各区域推行难度不一
对于各地异地高考政策的制定,袁贵仁在发布会上表示,由于各地状况不一,解决随迁子女在当地升学考试的办法也不一样,所以要求各地根据流入地具体状况,制定具体办法,提出具体条件。
业内认为,以中国当下国情,异地高考制度显然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现阶段通过设定准入条件,逐步实现真正公平的高考体制是现实选择。
“‘随迁子女’异地升学是大势所趋,包括一线城市在已经开放义务教育阶段的情况下,也要做好放开‘随迁子女’高中阶段入学准备。”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异地高考大城市推行难度较大,主要原因是大城市人口趋近饱和,在外来务工人员人数众多情况下,放开高考门槛,意味着需要接纳大量随迁子女,如何平衡大城市当地居民的利益,也是政策制定者必须要考虑的。政策一旦设立不够规范,城市将为此超出自身承载能力,对外来务工人员和本地人都不利。不过也有相关专家认为,对于河南、山东等人口输出大省来说,异地高考可以有效减轻本地高考压力。
如何平衡当地教育资源待考
由于各地教育资源存在差异,高考录取分数和名额也不尽相同。从这个意义上讲,异地高考实际上是在表达一种平均分配优质教育资源的诉求。不过这也引发了一些人的担忧,如何平衡本地高考资源不被挤占。
储朝晖建议,政策制定不应只考虑孩子的父母是否在当地有连续的社保,因为这比较容易“钻空子”。“比如,一个孩子的父母在当地经济条件比较好,异地高考政策放开之后,父母可以在大城市开设分公司,或者干脆挂靠在大城市的某家公司。”储朝晖说,各地政策应针对的是真正进城务工人员子女高中阶段教育以及高考的权利,而不是高考移民。
业内人士指出,异地高考是城市化进程当中必然出现的产物,只有在高考机会存在不平等的欠发达地区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并逐步使其缩小与大城市差距,才能在全国范围内提高教育公平度。
商报记者 李子君 王晔君/文 CFP/供图
相关新闻
今年财政教育经费将首次达到GDP的4%
商报讯(记者 王晔君)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昨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透露,预计今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将达到2.2万亿元,比去年增加6000亿元左右,4%目标有望如期实现。
早在1993年,我国就提出要在2000年实现4%的目标,2010年再次提出要在2012年实现4%的目标。“过去在教育经费上主要解决日常运行,现在经费增多以后,除了保障正常运行之外,主要是在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方面。在促进公平方面,重点要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要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倾斜;在提高质量方面,重点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质量关键在教师,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改善教育教学条件,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袁贵仁说。
从源头杜绝奥数热 禁止与升学挂钩
商报讯(记者 王晔君)针对奥数屡禁不止问题,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昨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要从源头上杜绝奥数热,禁止奥数与升学挂钩。
袁贵仁表示,奥数屡禁不止涉及到中小学择校问题,按照现在素质教育要求,小学入学时不需要考试,小学升初中也是就近免试。“中小学择校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不足。近年来,通过加强薄弱学校改造、县域内教师校长合理流动、将优质高中生资源分布到区域内、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等办法,在一些地方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有些地方没有根本好转。”
异地高考改革历程
■2008年 全国“两会”期间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地高考问题,之后教育部向全国征求意见。
■2011年3月 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教育部正在和上海、北京研究,逐步推进异地高考。
■2012年2月 国务院下发《关于积极稳妥推进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通知》,要求今后出台有关就业、义务教育、技能培训等政策措施,不要与户口性质挂钩。
■2012年7月 教育部印发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明确提出,要推动各地制定非户籍常住人口在流入地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省内流动人口就地参加高考升学以及省外常住非户籍人口在居住地参加高考升学的办法。
■2012年8月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随迁子女升学考试的方案原则上应于今年年底前出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