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教育部制止自主招生“高考化”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广州)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3-04-08
沦为“小高考”?
“自主招生实行了一段时间,好处很明显,给一些有特点的孩子打开了一扇门,尤其是那些‘偏才’、‘怪才’,不过也给学生们造成了额外的负担。”华东地区一所知名中学的分管招生的副校长表示。他所在的学校是当地的百年名校,也被列入北大、清华的“校长实名推荐制”名单。
据他介绍,往年高校自主招生阶段多安排在2、3月份,有意报考的学生们往往从春节前就考试准备,上网查往年试题,找考上学校的师兄师姐打听,“什么办法都试出来了,打乱了学校的教学秩序。”
目前,高校的自主招生一般是这样的流程:高校或者高校联盟(“北约”、“华约”、“卓越”联盟)组织笔试、面试。成绩合格者,还必须参加当年的高考,在高考录取时获得一定分数的优惠。
“招生对象,主要招收具有学科特长和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
谈及这项改革的初衷时,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表示。
然而,近年来,随着自主招生逐渐铺开,却逐渐演变为提前进行的一次高考。以北京大学此前执行的自主招生为例,其笔试科目均为五门,理科是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文科是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每门课程均为100分,总分1000分。
“当时我们都管这个叫‘千分考’,基本上涵盖了学生高中所学的课程,考察范围跟正规高考也没有太大的差别。”上述华南地区一所知名中学分管招生的副校长表示。
而考试时间则比高考更为紧张。
此前国内另一所“超一流”名校清华的自主招生考试,也要考5分课程,考试时间则从上午8:30开始,一直持续到晚上8:00,每个科目间仅休息一个小时。由于考试时间过长,很多考生都自备早晚餐。
“那真是迎着朝阳进考场,顶着星星出考场,辛苦得很。”上述校长苦笑着说。
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教育部相关人士也明确表示,“自主招生不是你考一次我再考一次,两个成绩一叠加再录取,千万不要做成第二个小高考,不能搞得学生很累,负担很重。”
而实际上,由于部分试点高校在自主选拔初试中组织较大规模的笔试,使得学生备考负担加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