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互动
@JIA-海燕还是海鲜:很多时候,不是我们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们追逐的目光,承受他们不舍的,不放心的,满眼的目送。最后才渐渐明白,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样,爱我如生命……
@SweetieMelody:这两日迎新确实看到好多家长都是两手提重物背上还背一包,顶着炎热的天气,在这校园里转来转去陪孩子办手续。
@四月午阳:养儿100岁,常忧99啊!爸妈们辛苦了!
@Thebestone009:看到很心酸,当年爸爸送我去的学校,现在却不在了。
@邓皓仁之油糟炒莲白:5年前大一,父母送我到校完成报到后离开,虽然都在重庆住,就沙坪坝到南坪,他们却不放心,因为我从来没住读过。
父子坚持提大箱子,让儿子提小包。
距离近也不放心 “不来送送,心里过意不去”
重庆师范大学汉语言专业新生蔡琦几乎把所有的生活用品都搬到了学校,装这些东西总共用了两个大编织袋、一个行李箱和一个手提包。
这两个编织袋每个都有三四十斤重,蔡琦的父亲蔡书同挑了当中较重的编织袋往肩上一扛,另一只手提着手提包;母亲则背着另一个编织袋。
蔡书同从事的是葡萄种植管理工作,平常一个月才回家一次。每次回家,蔡书同都要挑女儿在家的时候。“她住校,回家的时间也不多。”他说,女儿有什么事情都会主动打来电话,由于担心影响女儿学习,蔡书同则很少给孩子打电话。
“孩子来上大学了,不来送送,我们心里过意不去。”蔡书同一家虽说与重庆距离不远,但做家长的还是不放心。
蔡书同知道,女儿上大学后回家的次数就少了,能为孩子多做点事情就多做一点。
女儿已经够独立 老爸按捺不住帮她去排队
小孟今年17岁,来自山西太原,是重庆三峡学院美术系环境设计专业的新生,她也是在父母的陪同下前来报到。太原没有直达万州的火车,一家人大包小包地花了20多个小时坐火车先赶到重庆,然后再转车到万州。
“哐当哐当地就到了,我们感觉还好。”小孟的妈妈说,她是第一次来重庆,除了感觉热一些之外,并没有任何不适。
小孟是一个较为独立的女孩子,“都不怎么需要我们操心,她自己去买生活用品去了。”小孟的爸爸说,女儿虽然是艺术生,但是一直都是住校,已经养成了独立生活的习惯。
“虽然孩子已经独立了,但我们还是想来送送!”孟爸爸说,小孟是女孩子,他们就更不放心了,一定要亲自送到学校。
小孟一家是昨日中午12点多抵达学校报到处的,当时收学费的平台已暂停收费,现场人员通知他们下午1点半才开始收费。在短暂休息之后,还不到1点,孟爸爸就按捺不住准备去排队了,他左手拿着红皮包装的入学资料,右手拿着学校发给他的流程单,不时地向迎新的学生打听情况。不一会儿,他的周围就围了不少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