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第一堂课:大学校长开学致辞要情怀也要接地气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4-09-16
       有新意:俯下身来寻找共同话语
  韩震说:“开学致辞既要表达学校的传统、精神、灵魂,也要体现校长本人的学识、视野、思想。即便是亘古不变的真理,也要有新的表达方式。如果把学生讲睡着了,那肯定是校长的失职——要不就是他没什么思想,要不就是在念稿子。”
  作为学生,周珊珊期待听到“有个性”的开学致辞。“不管是风趣幽默还是严肃认真,紧跟时尚还是墨守陈规,文科思路还是理工思维,我觉得有自己的观点和个性很重要,不然就淹没在众多讲话之中了。”
  汪冰分析,校长讲话要吸引学生,最重要的是一个“贴”字。“一是内容贴,讲年轻人关心的话题——对未来的梦想和对现实的困惑;二是方式贴,对刚刚进入大学的学生来说,思想、阅历没法和校长在一个频率上共振,所以最好的方法不是讲理念,而是讲故事;三是语言贴,用年轻人常用的语言,容易产生共鸣。”
  汪冰在大学时是学医的,他对医学院院长当年在开学典礼上的讲话记忆犹新。“院长告诉我们,解剖楼一进门,摆着两个骨架,那骨架是两个前解剖系系主任的,他们去世后捐献了自己的遗体,使用完后,骨骼被保留了下来。”汪冰说,“虽然听上去有些惊悚,但让我非常感动。本来以为就是两个教学用的普通标本,但听完故事,突然发现与自己其实有连结,让我知道我的前辈是这样对待生命的,我应该在今后的生活中尊重我的病人。”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侯光明的讲话则紧扣热点:近段时间,我们总是能够看到某某明星因为不法行为被行政拘留或刑事拘留,其中也有我们的校友……我希望同学们吸取教训,要警钟长鸣,要学会自律,要担当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近年来,校长们的讲话越来越“接地气”。中国药科大学校长用电视剧《士兵突击》来说明人需要一种“认真、踏实和执着”的精神,东南大学校长提到了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西南交通大学校长讲完“大道理”后自嘲:“95后的你们可能猛然发现,怎么又是形而上、‘高大上’啊,我们喜欢的是‘时间煮雨’,我们感慨的是‘后会无期’。”
  最“卖萌”的当属辽宁大学校长黄泰岩的致辞:“我们如此隆重而热烈地欢迎你们,因为你们是辽大的小苹果,怎么爱你们都不嫌多。”自称“黄大叔”的他,致辞中“点赞”、“碉堡”等流行词语信手拈来。黄泰岩笑称:“我相信,你们中间未来一定能涌现出一批杰出的科学家、政治家和企业家。”
  汪冰分析说:“校长是权威,但权威不一定高高在上,他们正在俯下身来。原因很简单,有什么样的学生,就有什么样的管理者。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在‘宇宙中心’,在相对民主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有自己的发言权、决定权。校长想走进学生心里,就不得不站在与他们平视的位置。”
  对此,韩震认为,“接地气”是一种社会进步。但他强调,校长讲话可以“生活化”,但不能“低幼化”。“我们的确要尽量去找共同话语,但也不是哄小孩子。大学校长还是要通过广博的知识、独到的观点、深邃的思想去影响学生”。
  有情怀:没有理想社会怎么能进步
  大家越来越关注校长在说什么,韩震觉得这是一件好事。“校长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同时也可以展现大学的特色。这是多元化的表现,也说明大学办学的自主权越来越大。”
  汪冰认为,大学校长的开学致辞,从某种角度来讲,也是一个竞技的舞台。不仅影响学生,还向社会传递自己的某种价值观和理念。所以,不单纯是对学生发言,更是对一代青年的发言。
  不论哪所大学,不论什么风格,不论具体内容,大学校长的讲话都情怀不减。
  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说:“清华的同学,能否多关注一些与今天的自己无关、看来无用的东西,并由此建立起你的理想和情怀。因为只有眼界开阔、视野宽广的人,才能把目光投向与自己无关的人、无关的事、甚至无关的国度。”
  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建议学生“在复旦悟道”,并呼吁大学不能沦为“职业培训所”。浙江大学校长林建华要求学生学会“即事而穷其理”,成为一个有主张、有作为、头脑清醒、不盲从、求真求是的人。南京大学校长陈骏勉励新生,一要登高望远,立志成才,二要脚踏实地,虚心求知,三要崇德修身,以德润才。天津大学校长李家俊请学生“时刻铭记中国传统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胸怀与责任”。
  汪冰说:“这个时代,为什么校长在呼吁情怀?因为情怀太稀缺了,大学逐渐变得工具化。大学在设立之初绝对不是为了找工作,而是一种文化熏陶,一种对知识的追求。”
   “如果连大学生都没有理想,那社会怎么可能进步?理想与现实并不矛盾,理想无非就是随着现实不断延伸的地平线。”韩震说。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