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一个系6人选修有2人弃考4人挂科 教授:送分都难
来源:武汉晚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5-01-23
  
微博@汪申申:“贝多芬交响曲赏析”试卷!
    随着高校期末考试的进行,许多老师在改卷过程中遇到了哭笑不得的“神答题”。前天,来自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汪教授的一条“民乐系学生考贝多芬交响曲赏析求及格”的微博受到网友热议。面对试卷上汪老师画的哭脸,有网友留言:除了汪老师泪流满面,这个娃娃让贝爷爷情何以堪?
  “音乐学院的学生,无论学的是西方交响乐还是中国民乐,《贝多芬第九交响曲》是必须掌握的基本常识!连这都写错,想送分都不成!”汪教授一边感慨,一边向武汉晚报记者展示日常教学课件,“这都是课堂上完完整整讲过的内容!”。汪教授介绍,这张试卷(见右图)是选修课“贝多芬交响曲赏析”的期末试卷,问答题“贝多芬在第九交响曲创作中使用了哪些创新手法”是试题中分值最大的一题,这名学生放弃了这道40分的题,前面必须全对才能及格,显然已经挂科了。
    汪教授统计,共有6名中乐系(民乐系更名为中乐系)学生选修这门赏析课,2人弃考,参考的4人全部挂科,试卷上的这名同学卷面得了30分。面对网友@guyue16:“西乐与中乐长期像河水与井水”的留言,汪老师说,他教的西方交响乐发展史同样也有中乐系学生选修,可那几个学生都考出了90多的高分。“发展史的难度远大于交响乐赏析,答不出题还是在于同学上没上课,用没用心。”
    很多非音乐专业的网友对此题答案很好奇,汪老师特地委托本报刊登标准答案,供有兴趣的人分享学习。
    《第九交响乐》的创新:
    1、加入人声,引入席勒的诗为歌词
    2、扩大乐队编制(增加短笛、长号、低音大管和打击乐器)
    3、第二乐章与第三乐章位置互换
    4、第四乐章依次引入前三乐章主题并予以否定,引出《欢乐颂》旋律
    5、第四乐章两个部分构成复杂的曲式
    6、全曲庞大的结构和具有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思想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