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90后女孩和自闭症孩子:用真心温暖"星星的孩子"
来源:山西晚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5-04-13
  
    电影《海洋天堂》里,一位肝癌末期的父亲训练自闭症儿子自理生活的故事,温情感人。在省城一个偏僻农家小院里,90后女孩张漪舟则“扛”着一群自闭症孩子在追赶世界——“星儿”的明天不能再孤独。
  训练一个自闭症孩子,家人都心力交瘁,一个年仅25岁,刚刚走出象牙塔,在社会上可能连脚跟都没站稳的女孩,又是怎样帮助“星儿”的呢?4月7日,记者来到了她的特教训练园。
    她的努力
  训练园就像小乐园
  上午9时许,长风街高速口附近,张漪舟的汽车在店坡村的小巷里左拐右绕,把记者带到了一座农家小院前,院门口挂着木牌:“馨之翼特教辅导训练园”。
  院子里,一幢小二楼是她为孩子们搭起的乐园。一层生活区里小憩屋、餐厅、客厅、卫生间,像家一样温馨。“现在是上课时间,孩子们都在二楼的教学区。”
  拾阶而上,就听见孩子们欢快的尖叫声从第一间教室传出,90后老师刘永卿正带着3个男孩上感统课(感觉综合训练课程),彩色的大布套里,孩子们乐此不疲地玩着爬越山洞的游戏,5岁的亮亮四肢不太协调,一轮到他,老师就得摁着他的屁股不停提醒:“屁股塌下去!”当他成功钻出时,看看旁边的人,羞涩地笑着跑回去继续爬洞。
  另一间教室里,3个稍大点儿的孩子在上文化课。最大的是14岁的小虎,他低头在本子上奋笔疾书,写着一篇读后感。另两位在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做着自己刻板的小动作,或前后摇晃着身子,或托腮沉思着。不过,每进一间教室,张漪舟都笑着鼓励孩子:“见了人,我们要有礼貌对不对?应该说您好是不是?”
  看到孩子们大方地问好,漪舟自豪地夸起了宝贝们,咪咪很有爱心,有一回她病了,咪咪就走到她床前:“漪舟姐姐你病了,我来照顾你。”小虎记忆力特别强,喜欢历史、地理,数学一点就通,最大的特点是很有想像力,有一回,漪舟在外面办事,刘老师开车接他回特训园后离开,小虎跟周围的人说,刘老师穿越了,穿越到了异界,掉到了时空隧道里,到了一个平行的世界里去了。亮亮刚来时,什么话都不说,不跟人交流,现在有人给他鼓掌可高兴了……
  园里一共8个孩子,6个免费的贫困孩子,两个收费的。老师则加上张漪舟一共3个,根据孩子们的不同特点,他们进行着一对一的训练。去年3月份,投资十万余元建起的这座训练园里,有配着手风琴、电子琴、笛子的声乐教室,有训练器械全备的感统教室,还有作品展示间,有上语言课、手工课的教室桌椅等,时不时,张漪舟还会开车拉上孩子们,去逛公园,去吃自助餐,前两天他们还一起去云竹湖烧烤了……“该吃饭了!”12时许,楼下负责生活的义工苏阿姨上楼来了,午饭是焖面、凉拌黄瓜、炖猪蹄。孩子们自觉地洗了手,围坐在大圆桌前,老师们把盛好的饭碗一一端了过来,孩子们不争不抢,乖巧地各自吃着,有的孩子不爱夹菜,老师就端起盘子一一分菜……
  这些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人们,就这样在这个小院里像家人一样生活着。一年多了,老师们的各种辛苦,漪舟都无法形容,她举例说,有个男孩,刚开始不会上厕所,老师们都是女的,但照样手把手教,把他们当自家孩子一样。晚上睡觉,老师孩子同宿一室,每个孩子旁边都有老师,不让离家的孩子感到冰冷。只有到了周末休息时间,孩子们被接走了,老师们才能休息下来,张漪舟才能回家看望同城的父母。
    她的坚持
  十年前那一部《放牛班的春天》
  张漪舟开着一辆越野车,从车上下来的她,是一个微胖、可爱、说话诚恳的女孩子。
  她家庭条件不错,土生土长的太原人,独生女,父母都有着很不错的工作。大学毕业的她,想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并不难,但她选择了这样一条艰辛路。
  回忆与自闭症孩子结缘,张漪舟的思绪回到了十年前的初中时代。那时,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在太原刚刚放映,很火,看完后,她就特别特别想知道,生活中究竟有没有这样的机构?那里的孩子是不是跟电影里的一模一样?但是她那会儿小,想法并没有实现。
  到了高二,她和一位同龄朋友,一起去了一个民办的孤儿院,在那里,她第一次接触到了自闭症儿童、唐氏综合征孩子以及各类不幸的残疾儿童,这些孩子都是被家庭遗弃的。
  这一切,触动了当时17岁的漪舟。她没有钱,没有物,但她很希望自己也能像电影《放牛班的春天》里的马修老师一样,因为一个人的一句话,去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
  自此之后,她一有空就往过跑,到了高三时,她准备艺考,上午上文化课,下午上艺考课,下午时间不太紧张,她就在中午打上出租车往孤儿院赶,她记得很清楚,去一次打车钱就是70元钱,一个来回就是140元。一星期总要去上三两次。圣诞节,她和朋友装扮成圣诞老人,给孩子们送去了礼物,孩子们过生日,他们买来了蛋糕,带孩子们出去玩。后来,在西安翻译学院读大学期间,一到假期她就往孤儿院跑。时间久了,她跟那里的义工也成了朋友,大学一毕业,她就跑到北京馨之翼爱心联盟学习特教。学完之后,就回到太原着手办起了特教园。
  租房子、配设备、找老师、家访贫困家庭邀请孩子……用漪舟的话说,就是拿着父母十万元的养老钱不停往进砸。父母不止一次地劝她:“不要做了,干个啥不好,非得找个这事?”但直到现在,家人都没有特别强硬地阻拦过。“我心里其实挺过意不去的。有时坚持不下去时,自己也会在心里说‘算了吧,放弃吧’,可一进这个门,一看到这些孩子,我就知道自己必须坚持。”25岁的她,肩上扛着这么多的担子,馨之翼特教爱心园一年三万元的房租从哪儿来,老师们的工资怎么解决,公益的事一年好支撑,长期下去费用咋解决?
  她跟记者说,为了撑起馨之翼,她刚刚在外面找了一份兼职。
    他的成长
  自闭的小虎神侃网络热点
  馨之翼6名资助孩子里,有4名来自文水县,小虎就是其中一位,但是直到现在,小虎的家人都不知道孩子是自闭症。
  当义工带着漪舟找到小虎家时,家人说,这孩子有毛病,毛病在哪里,却也不知道。小学毕业后学校就不收了,哥哥的初中课本成了他的最爱。而小虎的家庭也让人觉得心酸,父亲在一个矿上当苦力,因为严重贫血,一到夏天,脑供血不足,头昏得不能干活,母亲产后留下毛病,做过两回手术都没做好,过重点儿的农活,母亲做不了,可哥哥还在读中专。
  不久前,小虎刚来时,一个人坐那儿,就滔滔不绝地讲他的二次元世界,讲他的时光隧道,别人说什么都不听。
  如今,在老师的鼓励下,小虎能站在很多人前面朗诵《天上的街市》了。漪舟让小虎给记者读时,他正在写他的读后感,很不情愿:“还是写这个吧!”“你不是说郭沫若想的和你想的一样?你不是很喜欢这首诗吗?站起来读一下吧,是不是要有礼貌呢?大家都想听你读呢……”一再引导下,小虎站了起来,认真读完了这首诗。
  接下来,漪舟还和小虎一问一答,展示了他的地理、历史知识。他知道清朝有多少位皇帝,最后一位皇帝是谁,也知道末代皇帝仅仅当了3年就下台。他还知道明朝有多少位皇帝,山西的西面是哪几个省,中国的东西南北各有哪些相邻国家?这些,他都能对答如流。
  旁边有位来自中北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小虎一听对方是19岁,立马就说1996年出生,属鼠的。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他能侃侃而谈各类网络热点:中国的四大战队,对付广场舞大妈的四种办法,什么样的孩子被叫做是“熊孩子”,还能讲美国的超人、中国的圣人,能把中国的动漫和国外的动漫做比较,并做分析。
  而小虎家根本不能上网,这些都是他在网吧偶尔上网时看到的。
  漪舟说,小虎现在欠缺的是人际交往沟通能力,还有自信心,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小虎在这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
 “其实每个星星的孩子和常人一样,都是可塑之才,只要我们给他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他成长,让他有勇气走出他的那道心门,他一样是最棒的。”漪舟认真地说。
    对话
  记者:每天跟孩子们在一起,帮助他们训练,最累的是什么?
  张漪舟:好多人都问过这个问题,我还真答不出来,如果喜欢就没有什么累的,看到孩子的一点点进步,都会无比感动。
  非要说一个的话,那就是情绪安抚,其实孩子们有情绪,都是有原因的,他们心里有想法,但是说不出来。这就需要老师们能读懂他们,这两天,我们正在招聘老师,我的要求是必须学过特殊教育,才能了解孩子的心理,但报名的很多,到目前还没有合适的,有的人觉得累觉得苦,不愿意做,有的是我觉得对方不合适:“教学是一方面,爱心和耐心最重要。”
  记者:要帮助自闭症的孩子们,最需要的是什么?
  张漪舟:需要给予理解和认可,我每次带孩子出去,谁见了都奇怪,但是请不要三番五次地扭头去看,换位思考一下,谁被看都会觉得不舒服。我教给孩子,有人看你,你就要主动说:“您好!”
  馨之翼走下去,也需要有热心人支持。馨之翼是为“星儿”们搭起的一个成长平台,我想帮助更多的贫困星儿,如果有热心人能参与进来,一对一地认领资助贫困星儿,我可以把财务进行全透明地公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