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学生送老师性用品离谱吗?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5-05-13
事件回放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应届毕业生黎昊最近的另类之举引来一片围观和争议,这位在同学老师眼中的“三好学生”,5月11日当面向自己的多位老师送上一份特别的礼物——跳蛋(一种情趣用品)。老师们打开这包装得像手机的礼物,都以为这是小鸭子形象的玩具,进一步了解才知道,这是一款性用品。(5月12日《羊城晚报》)
赞成一
显示人际温情
上世纪八十年代写作的《平凡的世界》第54章,有这样行文自然的记叙:他突然想到,还有几件女孩子最重要的用品要买。本来,这些东西应该由母亲为妹妹准备,可一个农村老太太绝对不可能备办这件事。哥哥嫂嫂大概也不会想到。他们只知道农村的习惯……是的,他应该给妹妹买几条内裤,两个乳罩……“他”是孙少平。这段文字,初读多少令人震惊,继而内心感动弥漫。
虽然这些物品都或多或少地涉及着“性”,但它们到底不是“性”本身,基于不掺利害的社会关系,内心带着对对方真诚的关怀和温情,而赠送这些商品,让受赠者感受舒适,无论是赠送者受赠者,还是行为本身,都并非“邪恶”。毕业之际,学生逆天送跳弹,老师大方收跳弹,娱乐一下,幽默一下,化尴尬为感动,更显人际关怀与温情。
张渤宁
赞成二
有创意显亲密
黎昊,大三时曾获得有着工业设计界“奥斯卡奖”之称的“红点奖”。该情趣用品亦是他设计研发的杰作之一。现代人表达亲密情感的方式太没有创意,还很无趣。同学生日了,千篇一律送蛋糕;男生向女生表白,送束玫瑰,“点个赞、发个微信红包、短信拜年……”不仅形式单一而且越来越雷同。在黎昊看来,“正因为是跳蛋,这个包含了我小小心意的礼物才特别,不是真正亲密互相懂的关系,谁会送你跳蛋呢?”
尽管“性本身没必要过于难以启齿”,尽管多年来在国内情趣用品市场正引发国人两性观念发生着巨大变化,尽管社会越来越显得开放和包容,但一个小小的情趣用品在高校引发的围观、惊叹和非议,或许佐证了当下社会包括大学中性教育的尴尬处境。
刘效仁
反对一
情趣盎然过头了
给老师送礼品,表达心意,当然要有新意。但是“新意”不能有失文明大雅。送避孕套、送伟哥虽然“性趣盎然”,情趣有余,但正气不足。如果你我是老师,学生给我们送来情趣用品,我们有何感想?除了尴尬外,真的还有“温情满满”吗?
学生给老师送“跳蛋”这个奇葩礼品,背后的调侃、玩闹、戏谑,既有不正经,也有戏说恶搞的成分,有违师道尊严。这种“另类礼品”虽有老师“很惊喜,很喜欢,印象深刻”,不代表就可以名正言顺上了“送礼单”,流行时髦的不一定就是美的。分不清糟粕与精华,常常把腐朽当作“时髦”,把颓废视为“新奇”,把低俗当成时髦,结果弄巧成拙。任何时候都要守住文明的底线,我们切不可让“时髦”迷住了双眼,丧失对美的正确判断。否则只能留下俗不可耐的笑柄。
吴玲
反对二
不值得抬举
老师“坦然大方地接受”恐怕也是无奈之举。
无论是网友“尖锐质疑”还是性学家李银河的力挺,也是因为,这份礼物的特殊在于“涉性”。也因此,当目前80后和90后已经成为中国情趣用品市场的主体消费者,李银河甚至认为,以后这或许会成为一种新的社会风尚。但如果这真的成为“新的社会风尚”,却不知是喜是忧。一定要“开放”到把情趣用品,不分对象地当礼物送吗?所谓性文化,也终究应当局限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毕竟不是大众娱乐商业消费。因此,起码也得符合常识,受公序良俗的约束,否则,不免有哗众取宠之嫌。实际上,现在需要提防的倒是时有“性”的擦边球,或者说“性”被当作一种“调味品”,无论什么“菜”,都撒上一些,以为刺激。在这样的背景下,清华生给老师送跳蛋,更不值得抬举。
钱夙伟
三 言 两 语
跳蛋……还以为是坦克世界里面的那种跳蛋。现在发现是情趣用品,真是孤陋寡闻啊。——张小英
与众不同。——齐涛
这学生跟老师关系真亲密,我想知道他是不是也敢送他妈妈一个?——尚阳
中国最高殿堂,也开始堕落了?!——孙倩
专家们及社会能开放理解接受这事,却不能容忍一个10岁小孩给老师打伞……——王志勇
主要这个产品是他自己发明的,送给老师才有意义。——鲁品平
都说抬手不打送礼人,而且送礼人还是自己的学生,即使不认同,也自应有老师的大度和宽容。——钱伟
只要不是专门送给一个老师的,没什么问题。——秋水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