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涵江区着力推进教育事业由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
来源:莆田网 作者: 编辑:陈凌明 时间:2020-07-23
 
  涵江投入真金白银,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即将全面竣工的涵江区第二实验小学塘北校区,可基本满足该片区适龄儿童的入学需求。
  □湄洲日报记者 蔡玲 通讯员 林亦霞 吴俞晨 文/图
  在日前公布的省级“两项督导”评估考核结果中,全省21个受检县(市、区)仅有5个获双优等级,涵江区名列其中,获得我省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优秀等级及对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抓教育工作督导考核优秀等级。
  近年来,涵江区紧扣创建“教育强区”目标,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加大教育投入,加快补短板、促公平、提质量,锐意改革创新,不断突破发展瓶颈,着力推进教育发展城乡一体化,办学条件持续改善,城乡教育逐步实现均衡发展,使教育同发展要求相适应,同群众期盼相契合。
  在日前公布的省级“两项督导”评估考核结果中,全省21个受检县(市、区)仅有5个获双优等级,涵江区名列其中,获得我省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优秀等级及对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干部抓教育工作督导考核优秀等级。
  切实保障 优先发展
  抓发展就得抓教育,抓教育就是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打下坚实基础。涵江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深刻理解和正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和重要内涵,以“九个坚持”为根本遵循,全面落实全国、省、市教育大会精神,成立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将教育纳入战略发展重点和经济社会建设的整体布局,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切实保证教育发展优先规划、教育投入优先保障、教师待遇优先落实、学校用地优先划拨、教育问题优先解决、教师补充优先满足。
  区委区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涵江区“十三五”教育发展专项规划》《关于全面建设教育强区的实施意见》《涵江区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关于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全面落实“以县(区)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把教育纳入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把教育发展经费全部纳入区财政预算,实现教育投入逐年增长。近三年,全区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占公共财政支出比例分别是25.24%、27.5%、26.66%,公共财政教育支出增长率分别为2.09%、4.29%、4.07%,各类学校生均教育事业费、公用经费均实现了逐年提高。
  在完善教育工作责任制方面,涵江区建立了区领导挂钩联系学校制度,25位区领导分别挂钩35所学校,及时了解学校发展情况,帮助学校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召开区委常委会、区长办公会议、专题会议等,研究解决教育工程包、城区学校扩容、职业教育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等工作。
  职责履行到位,教育督导也应跟上步伐。涵江区成立教育督导委员会,进一步提高各职能部门、乡镇街道依法履行教育责任意识,并对履行教育职责情况进行随机检查。健全人大、政协监督视察教育发展机制,各乡镇及相关职能部门将教育工作列入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和领导政绩考核重要依据,通过层层分解,落实教育工作管理目标,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补足短板 提标提质
  办学条件是衡量一个地方教育发展和社会发展的一面镜子,是学生接受优质教育的基本保障。而参差不齐的办学条件,势必影响教育的公平公正。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建学校、薄改提升、配齐设施设备、改善办学条件是第一步。
  近年来,涵江在“一核四翼”指导下,城市发展格局已逐渐拉开。迅猛扩张对片区基础设施的要求同步提高,特别是群众对公平优质教育的需求十分迫切,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涵江区第二实验小学塘北校区为苍林小学迁建项目。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建成的校园面积仅4000多平方米,只能容纳360名学生。该校迁建项目被列入我市“十三五”规划建设76所中小学幼儿园之一,总投资10478.79万元,总建筑面积达26000平方米,新增学位2160个,可基本满足该片区适龄儿童的入学需求。
  昨日,记者来到该项目建设现场看到,教学楼、科技楼已进入室内外装修扫尾阶段,教学设备穿插进场。该项目负责人谢军告诉记者,受疫情影响工期延后,为不影响校方招生安排,100多名工人日夜倒班、抢抓工期,集中力量全速冲刺交付目标,预计2#、3#科技楼将于8月竣工交付,A、B幢教学楼可于9月竣工,运动场及附属设施将于10月竣工。
  补足短板、提标提质……涵江区委区政府不断优化教育布局,划拨城区商住地用于迁建新建学校,将塘北片区3块收储地划拨给苍林小学迁建、莆田十七中学扩建等使用;将青璜中学周边15.4亩黄金地段商业用地划给学校使用。
  崭新的教学楼、漂亮的塑胶跑道、绿意葱茏的校园……盛夏时节,走进三江口镇中学,记者发现这里和过去印象中的乡村学校完全不同,农村学校实现了华丽转身。
  真金白银投入,做大教育“蛋糕”,涵江区注重教育资源在城乡、区域间的均衡分配,有效填平“教育洼地”。去年,全区规划建设教育项目30个,完成农转用教育用地98亩,开工建设项目22个,完成年度投资1.45亿元,新增学位3600个。在投入3265万元的基础上,又再次投入2938.51万元,用于完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加大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力度,12所学校已通过市级标准化评估。
  “现在回流的学生越来越多。”如今,好学校办到了家门口,极大减轻了家长负担,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也越来越高,教育获得感越来越强。
  统筹兼顾 增强实效
  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保障。
  涵江区健全完善教师补充机制,新聘中小学幼儿园教师157名,安排208人次教师参与校际交流,有效优化教师队伍结构,确保教师队伍数量充足、学科结构合理。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落实教师各项应有待遇,每年增发一个月绩效工资,乡村教师除乡镇补贴外,生活补助提高到500元/月。
  涵江区还实施继续教育工程,组织全员培训,加强名校长、名师培养,现有省名校长1人,省名校长后备人选10人,市名校长培养对象9人,省名师培养对象1人,市名师工作室3个,区名师工作室8个。
  近年来,全区小学质量检测成绩列各县区首位,中考综合成绩在各县区中排名第二,高考成绩继续保持市内领先位次。推行“订单培养”“校企一体”等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快速发展,近几年有41人次获得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连续两年获得全市技能大赛团体总分第一名。
  从学有所教,到学有优教,教书育人已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让孩子在书本中汲取知识,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在运动中健康成长才是全面发展。涵江区积极开发有特色的地方和校本美育课程,推进“一校一品”多元发展的特色学校创建之路,涌现出一批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办学典型。
  用均衡、优质构筑教育强区梦,用特色、活力承载孩子成才梦,用成人、成才托起家庭幸福梦……涵江区将以持久之力、恒久之功,深化教育改革,优化队伍建设,强化校园建设,细化教育服务,以更加创新的思维和务实的举措,为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更多优秀人才和坚强智力支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