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
职教发展遭遇“瓶颈”
国家教育督导团前不久发布《国家教育督导报告:关注中等职业教育》。该《报告》依据2005-2009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统计数据以及2009年面向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部门、企业、中等职业学校师生以及家长的32万份抽样问卷调查和8省份实地调研,对全国各地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状况进行了总体评价。在肯定职业教育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客观指出职业教育发展存在很多“瓶颈”。
“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劳动保障、人事和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等相关政策在多数地区尚未得到有效落实。据抽样调查,86.6%的中职学校反映政府对就业准入监管不严,65.6%的企业反映政府未落实对企业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目前,全国27个省份尚未制定中等职业教育生均经费拨款标准。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适应性仍不强。调查显示,五成企业认为学校的专业技能培养与实际脱节,超过六成的企业认为学校实践教学与学生实用技能培养亟待改进;农林、土木水利工程、加工制造、信息技术、医药卫生等专业的学生普遍反映,专业课程的针对性和适应性较弱。
办学条件跟不上规模发展需要。在2009年全国1.4万多所中等职业学校(不含技工学校)中,各项办学条件全部达到标准要求的仅有148所;70%以上的学校,专业课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生均校舍建筑面积等指标不达标。实地调研显示,农村中等职业学校教学仪器设备老化严重,实训基地建设极为薄弱,特别是专业实验实训设备缺乏。教师数量仍严重短缺之外,提高实践指导能力仍面临困难。59.6%的教师表示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的时间达不到国家规定每两年两个月的要求;76.2%的教育局长表示,本地双师型教师培养的主要问题是到企业实践的机会少。
虽然各校都强调校企合作,但是行业企业参与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专业设置和课程建设仍不充分,校企双方的责权利缺乏制度保障。据抽样调查,仅有17.5%的企业与学校共同开发实训教材,有67.4%的企业希望政府出台明确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等各参与主体权责的政策文件,推动组建职教集团。
(本报记者 李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