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据了解,我们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认识到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性,并做了一些工作,但现在我们与其他国家的差距还是这么大。问题到底出在哪?
孙宏艳:首先是教育观念的问题。按道理来说,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教孩子掌握技能、学会生存、适应社会。我们现在的教育虽然口头上也承认这些“大道理”,但实际上,许多人基本都是把考上好大学作为教育孩子的现实目标。在这一现实目标的影响下,我们就不可能真正重视起孩子的职业生涯教育,因为我们在乎的只是孩子学习好不好、能不能考高分。
除了缺观念,我们还缺必要的制度保障。考察中我了解到,在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职业生涯教育做得比较好的地方,都有相关的法律,很多都明确规定学校必须给学生进行足够的职业生涯教育。但在我国,职业生涯教育虽然发展了十几年,仍然只停留在建议和倡导的阶段。目前职业生涯教育在我国更像是一个花瓶,它的装饰功能大于实际作用。许多学校连应试教育都应付不过来,自然很少有人会有心思去摆弄职业生涯教育这个花瓶。
拿北京某名牌中学来说,他们也开设了职业生涯教育的课程。首先,这是选修课,而不是必修课,上课的学生并不多;其次,课程并没有严谨的规划,一般都是让学生请父母来给大家交流,介绍相关情况,上课的内容完全要视请到什么样的人而定;最后,课程的内容也非常浅显,只是介绍一些相关职业最基本的情况,比如我就曾收到邀请,去介绍作为一名科研人员,工作都干些什么、辛不辛苦、能赚多少钱等相关情况。
相比日本的职业生涯教育,我们能明显感觉到差距。首先,在日本,国家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有立法,许多学校都将其作为必修课程;其次,日本的文部科学省(负责统筹教育、科学技术、学术、文化及体育等事务的日本中央政府行政机关——编者注)早就制定了适用于日本全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完整框架,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每个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都做了细致安排,系统性非常强;最后,他们这一框架,不但很完备,内容也非常深入细致。比如,它列出了职业生涯教育每个阶段,都应该开设哪些课程,掌握什么样的能力,在一些问题上甚至细化到如何具体操作。
中国青年报:要促进我们的职业生涯教育工作,您有什么建议?
孙宏艳:最根本的是要充分认识到,职业生涯教育工作对于青少年个人发展,以及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国家应该扮演起应有的角色,尽快出台相关制度规定,对青少年的职业生涯教育给予刚性保障。建议国家将职业生涯教育作为强制性的教育内容,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前移到义务教育阶段,从小学、初中开始对学生进行系统化、正规化的职业生涯教育。第二,我国职业生涯教育几乎没有专业的师资队伍,由于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有其内在的规律和体系,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专业教师。各地也应该整合本地区的教育力量,配备专业的师资队伍,并对现有的职业生涯指导教师进行定期再教育和再培训,提高专业化水平。
针对当前我国高中生职业体验极度不足的问题,我们的职业生涯教育也需要得到社会和企业的广泛支持。一方面,企业应该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积极为丰富青少年的职业体验提供平台;另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也应该在学校与企业间牵线搭桥,向愿意支持青少年职业生涯教育的企业提供更多的奖励性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