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重庆晚报》报道,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完善职称外语考试课题组21日公布了就“完善职称外语考试有关建议”网上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结果:89%的邮件赞同调整职称外语考试政策,11%的邮件认为应取消职称外语考试。
据了解,政府有关部门将于近日下发《关于完善职称外语考试有关问题的通知》,对于即将出台的“职称外语考试调整通知”,笔者有三个期待。
期待一:职称外语考试多注重内容,少注重形式。不可否认,有关部门设置职称外语考试,让外语考试与职称评定挂钩的初衷是好的——为了提高工作人员的外语水平,以利于个人素质和工作能力的提高。然而,现实中的职称外语考试则变味了,有的在考试时找“枪手”作弊,有的买通监考老师等工作人员作弊,还有的甚至在考试证书上弄虚作假。大多数人考完试、评上职称后,就将外语扔在一边。他们在实际工作中使用外语的机会有多少,外语能力到底有多高?令人怀疑。
期待二:职称外语考试不搞“一刀切”,而应坚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近年来,关于职称外语考试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其主要原因就是职称外语考试的“一刀切”,不论是什么行业,也不论你从事什么业务,只要是参加职称评定的人员,都要参加职称外语考试。鉴于此,有关部门应该从实际出发,将职称外语考试重点针对那些工作性质与外语关系密切的行业和从业人员,对那些和外语关系不大的行业可以采取自愿方式、不强求。
期待三:谨防主管部门把职称外语考试当成“敛财”的工具。近年来,有些地方的主管部门利用自己的权力和考试的垄断地位,借考试之名行“乱收费”之实。有的地方要求考生在报名时,考生必须到指定照相馆照相,有的地方要求考生在报名的时候必须买“指定资料”,否则不给报名……种种怪现象说明,在一些地方,考试是假,敛财才是真。既滋生了腐败,又影响了党和政府的形象。笔者建议纪检监察部门对此进行检查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