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老师批评学生的权利、要靠法规来给?
来源:成都商报 作者: 编辑:yue 时间:2009-08-26
教育部近日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引发舆论哗然,网友有支持有反对更有悲哀
“教不严,师之惰。”这个曾经被奉为信条的教育方式,如今却成为横亘在学生、老师、家长之间的一条高压线。老师们纷纷感叹,现在娃娃难教,打不得骂不得。近日,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中“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的新规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深思———批评教育,这一看似天经地义的教师权利,竟然到了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出面保护的地步?
教育部:
让老师不再缩手缩脚
“老师教书育人,批评学生还需要‘规定’?”“批评学生,纠正他们的缺点和错误,是教师的义务。今天,把它当作‘权利’给了教师。”“我作为一名中学老师,看到这个标题,心中感到非常悲哀。”教育部的这一规定一经出台,便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有支持有反对也有质疑。
对此,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指出,在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今天,一些地方和学校也出现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该规定保证和维护了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合法权利,使班主任在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同时,不再缩手缩脚,可以适当采取批评等方式教育和管理学生。
老师苦水:
现在的娃娃骂不得
事实又是怎样的呢?现在的班主任不好当几乎成了老师们的共识。
“现在教育娃娃,打不得也骂不得。”从1993年就开始在成都某小学任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王老师告诉记者,“现在学校开家长会,校长反复强调不准说娃娃缺点,不准点名批评学生,可学生有问题,你不指出来咋个教育学生,一味说好话只会害了学生。”
“文件出台更大的背景还是冲着班主任的生存状态来的。”当了10多年小学班主任的杨华老师回忆,5年前,班里两个同学在教室里打架,问清情况后,她认为主要是其中一个同学的责任,于是就把他叫到办公室批评了两句。到底说了些啥,她已记不清了。两天后,男孩家长却向校长告状,说她说话太激烈,吓得孩子不愿上学了,要追究学校责任。“这事对我的触动太大了,现在的孩子和家长都懂得维权了,这是好事,但过激了,反而无形中剥夺了老师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杨老师说,打那以后,凡是有学生不听话,她基本不敢再批评了。“文件的下发虽说不能完全为老师的批评教育正名,但是遇到不理解的家长,这也总算有个理吧。”
网友悲哀:
时代巨变 教育方法仍原地踏步
“很尴尬很悲哀,老师的批评教育权竟要靠教育部规定?”这是新华网的网友“碧翰烽”在自己博客上发表的一篇博文的标题。作为一名老师,教育部的“新规”带给他更多的思考:“本来,批评教育应该是老师的一项基本权利,一种基本手段,对于孩子,当然需要更多的鼓励,但是必要的批评是绝对的,有奖有罚是辩证统一的。我们当然要反对过去的那种体罚式批评教育,这实在是一种野蛮、无能的办法。但是现在看来,我们的老师遇到了难题,我们的孩子出现了问题,这些难题和问题当然不能回避,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好管?为什么现在的老师不敢管?”
在“碧翰烽”看来,现在的孩子是“被宠坏”的一代、“有个性”的一代、“被熏染”的一代,面对这样一群孩子,我们的教育理念仍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一方面是孩子的思想、个性、周围环境在发生巨大变化,另一方面我们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却没有跟进和创新,所以才出现这样的局面和断层。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尽管老师的权利有教育部撑腰,但现实中的处境仍可能很尴尬。
同步播报
“班主任”
将成教育硕士新方向
在此次下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还有一条新规引起了不少老师的关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应设立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培养方向。”这意味着,今后教育硕士将专门设立“班主任”这一方向。
据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游永恒介绍,由于工作的繁杂和待遇的问题,班主任一直是老师们不愿干的差事。文件的出台,是一种很好的引导。“随着班主任待遇和地位的提高,或许将有越来越多的老师愿意当班主任,并且开始研究班主任的学问。”游永恒认为,好的班主任,必然对学科成绩的提高也有很大作用。
他表示,目前省内培养教育硕士的学院就只有四川师范大学和西华师范大学,两校都没有开设有专门的有关班主任的硕士点,且尚不具备单独开设硕士点的实力。
记者 骆燏 汪玲
“教不严,师之惰。”这个曾经被奉为信条的教育方式,如今却成为横亘在学生、老师、家长之间的一条高压线。老师们纷纷感叹,现在娃娃难教,打不得骂不得。近日,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其中“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的新规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深思———批评教育,这一看似天经地义的教师权利,竟然到了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出面保护的地步?
教育部:
让老师不再缩手缩脚
“老师教书育人,批评学生还需要‘规定’?”“批评学生,纠正他们的缺点和错误,是教师的义务。今天,把它当作‘权利’给了教师。”“我作为一名中学老师,看到这个标题,心中感到非常悲哀。”教育部的这一规定一经出台,便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有支持有反对也有质疑。
对此,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负责人指出,在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今天,一些地方和学校也出现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该规定保证和维护了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合法权利,使班主任在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同时,不再缩手缩脚,可以适当采取批评等方式教育和管理学生。
老师苦水:
现在的娃娃骂不得
事实又是怎样的呢?现在的班主任不好当几乎成了老师们的共识。
“现在教育娃娃,打不得也骂不得。”从1993年就开始在成都某小学任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王老师告诉记者,“现在学校开家长会,校长反复强调不准说娃娃缺点,不准点名批评学生,可学生有问题,你不指出来咋个教育学生,一味说好话只会害了学生。”
“文件出台更大的背景还是冲着班主任的生存状态来的。”当了10多年小学班主任的杨华老师回忆,5年前,班里两个同学在教室里打架,问清情况后,她认为主要是其中一个同学的责任,于是就把他叫到办公室批评了两句。到底说了些啥,她已记不清了。两天后,男孩家长却向校长告状,说她说话太激烈,吓得孩子不愿上学了,要追究学校责任。“这事对我的触动太大了,现在的孩子和家长都懂得维权了,这是好事,但过激了,反而无形中剥夺了老师批评教育学生的权利。”杨老师说,打那以后,凡是有学生不听话,她基本不敢再批评了。“文件的下发虽说不能完全为老师的批评教育正名,但是遇到不理解的家长,这也总算有个理吧。”
网友悲哀:
时代巨变 教育方法仍原地踏步
“很尴尬很悲哀,老师的批评教育权竟要靠教育部规定?”这是新华网的网友“碧翰烽”在自己博客上发表的一篇博文的标题。作为一名老师,教育部的“新规”带给他更多的思考:“本来,批评教育应该是老师的一项基本权利,一种基本手段,对于孩子,当然需要更多的鼓励,但是必要的批评是绝对的,有奖有罚是辩证统一的。我们当然要反对过去的那种体罚式批评教育,这实在是一种野蛮、无能的办法。但是现在看来,我们的老师遇到了难题,我们的孩子出现了问题,这些难题和问题当然不能回避,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不好管?为什么现在的老师不敢管?”
在“碧翰烽”看来,现在的孩子是“被宠坏”的一代、“有个性”的一代、“被熏染”的一代,面对这样一群孩子,我们的教育理念仍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一方面是孩子的思想、个性、周围环境在发生巨大变化,另一方面我们的教育方法和理念却没有跟进和创新,所以才出现这样的局面和断层。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尽管老师的权利有教育部撑腰,但现实中的处境仍可能很尴尬。
同步播报
“班主任”
将成教育硕士新方向
在此次下发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还有一条新规引起了不少老师的关注。“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中应设立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培养方向。”这意味着,今后教育硕士将专门设立“班主任”这一方向。
据四川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游永恒介绍,由于工作的繁杂和待遇的问题,班主任一直是老师们不愿干的差事。文件的出台,是一种很好的引导。“随着班主任待遇和地位的提高,或许将有越来越多的老师愿意当班主任,并且开始研究班主任的学问。”游永恒认为,好的班主任,必然对学科成绩的提高也有很大作用。
他表示,目前省内培养教育硕士的学院就只有四川师范大学和西华师范大学,两校都没有开设有专门的有关班主任的硕士点,且尚不具备单独开设硕士点的实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