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县五汛中学法制教育构建和谐校园
□皋 祥 沈 军
滨海县五汛中学长期以来广泛开展普法教育工作,支持依法治校,以德施教,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立足校本发展,创建特色学校。以“让每个人成为最好的自我”为办学理念,“内强素质,外塑形象”,不断寻求新的办学思路与途径,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形成自身办学特色,努力提高全体师生的法律素质,创造严谨文明、平安和谐的育人环境,从而使学校真正形成“正以传道,精于授业”的教风,“勤学好问,锲而不舍”的学风和“加强法制教育,追求全面发展”的校风,让每一个学生既成才又成人,增强了法制教育活动的实效性。
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核心,本着团结求稳定,改革图发展,规范加特色,严格按照“五严”规定抓好课程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加强法制教育,严格考风考纪教育,树立良好品德,强化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和提高。为构建安全和谐校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社会合格人才而努力工作。
加强法制教育,提升校园文化建设
1、领导行为文化:从校领导做起,以身作则,普法、学法、知法、懂法,依法办事,依法治校。“心底无私天地宽”具有高尚的理想和信念,高品位的职业境界、强烈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创新的思维,先进的教育思想,强烈的自我发展意识,不断学习与超越的毅力,强烈的忧患意识,踏实而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独特的个人魅力。
2、老师行为文化:强化师德教风建设,遵守《师德规范》;加强所有教师的“四爱”“三全”教育。“四爱”即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爱岗位;“三全”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益。
3、学生行为文化:一是努力开发校本课程;二是按照《中学生行为规范》要求,强化学生习惯养成;三是强化各类活动礼仪,仪式规范。
加强法制教育,提升教师素质建设
教师的敬业精神,人文素质,法制观念和创新能力将直接影响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教师状况是教学质量好坏的关键。造就一支素质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作风踏实、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的适应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是五汛中学一贯秉承的追求和发展内涵。从四个方面凸现名师效应。1、努力培养奉献型老师。2、努力培养学习型教师。3、努力培养法制型教师。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懂法普法,言传身教,哪些行为可为与不可为,为人师表,常作师范,让青少年与法同行,健康成长。
加强法制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1、在全校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活动,旨在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勤俭节约意识,奋发学习意识和热爱祖国、关爱他人意识,学习古人“二十四孝”,使其潜移默化,心灵深处受到涤荡,受到感动,懂得孝敬父母是为人之本,懂得感恩是快乐生活之源,让学生心中充满爱,让生活更具精彩。爱父母、爱家庭达到爱同学、爱老师、爱祖国的目的,心中有爱才能博爱。2、学习法律常识,提高道德素质。请聘请的法制副校长、警察叔叔讲法制课,结合身边的案例,用身边的事教育学生,远离黄、赌、毒,认识它们对青少年尤其是青春发育期的危害性,教育学生养成良好习惯,身心健康,远离“四不”,即不说脏话,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杂物,不大声喧哗。注重文明礼仪,规范仪容仪表。3、注重科学管理,确保校园平安。学生在校时间实行全天候封闭管理,全校所有同学进出校门都必须持有出入证,保卫处加强对学生进出校门的管理与督查,加强对门卫、医务、班主任培训和学习,提高其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