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湖南衡南县松江镇一辆送小学生上学的三轮车坠河,共造成14人死亡、6人受伤。遇难孩子多数来自该镇东塘村,该村小学于多年前被撤销,村里的孩子只能到附近的因果村上学。发生事故的这辆车,是东塘村学生家长租的一辆农用三轮车。
新年的钟声还有几天即将敲响,如花的少年却永远离我们而去。在亲人的锥心之泣里,我们既为逝去的生命祈祷,更要追问:“麻雀学校”难道应该像甩包袱似的一合了之吗?
近年来,由于农村中小学生源的锐减,造成部分学校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学校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人去屋空校垮”的现象,村村可闻朗朗书声的氛围渐成遥远的记忆。例如,2002年以前,地处晋北的左云四中还有学生千余人,到2007年就只剩下30余人,最后这所由30余名学生、70余名教师组成的学校被分流关停。而一些农村小学更是惨淡经营,一杆国旗、一个老师、几个学生、几间破屋便成为它们最真实的写照,甚至被形象地称为“麻雀学校”。例如,遇难孩子原来所在的东塘村小学是2004年撤销的,当时只有1年级和2年级,共十来个孩子。
无疑,仅从效率与效益的角度思考,“麻雀学校”的存在的确在某种程度上是对教育资源的浪费。在此背景下,由地方政府主导的农村中小学撤校合并之风便风行草偃,几成甚嚣之势。“麻雀学校”的撤校合并对优化农村基础教育结构、有效配置农村教育资源、提升农村教育素质水平自然有着深远的积极影响。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某些地区撤校合并成为政府政绩工程的一部分,成为所谓盘活教育资源的重要抓手,成为教育经费捉襟见肘之形势下甩包袱的优先选择,于是乎不顾民情民意、不察学生实际,对“麻雀学校”进行了一刀切式的撤销合并,合并之后的问题就鲜有人过问了。
既曰甩包袱,自然合并之后的学校条件并好不到哪里去。有的学校名义上离家远的学生可以住校,但普遍存在饭不热、水不开、铺不暖、睡不好,加之亲人不在身边,令学生们视如畏途。于是宁可选择走读,也不选择住宿。由于路况恶劣,安全知识缺乏,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自然会上升。
鉴于此,国务院去年5月针对“撤点并校”指出,要以规划为先导,要注意从实际出发,防止“一刀切”或“一哄而起”。此为得当之论,但更为重要的是决不能有甩包袱的心态。否则,简单的撤校合并会加重农村学生的求学困难,导致辍学率大幅上升。这决非危言耸听。马廷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