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说法:
整个家庭都是“帮凶”
厦门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朱冬亮教授说:“这个三岁女童的悲剧,不仅是这个家庭的悲剧,更是社会的悲剧。”
朱教授分析说,首先女童的母亲赵女极有可能有暴力倾向。“与性格有关,如果是个性格温婉的人,不太可能每有不顺心就抄家伙打孩子。”朱教授表示。
其次,还有家庭的纵容。根据警方提供的情况,在小女孩死后家里曾召开了“家庭会议”,集体通过了“抛尸”这个方案,也就是说,赵女的举动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家庭肯定甚至纵容的。在这样的环境下,打孩子就更不被看成是多严重的事了,结果整个家庭都不自觉地成为了杀害女童的“帮凶”。
最后,赵女与丈夫郑某明显缺乏起码的法律常识,以至于抛尸后还在原地“正常地工作、生活”了十几天,直到警察找到家门口了才意识到酿成大错。
网络缉凶:
微博通缉 公布尸体照片
11月23日晚,一条“悬赏寻尸 全城通缉”的消息首次出现在“厦门警方在线”的微博里。消息称:“11月14日,随着退潮,一具女童的尸体被冲上高崎附近海滩,最后"陪伴"她的只有一身破旧的衣裤和一个编织袋,她身上伤痕累累,生前受尽虐待,死后才被投入大海。警方悬赏5000元征集线索……”消息还配发了三条线索:女童的脸部、衣裤和编织袋照片。
网友帮忙确认身份
“得到网友们如此大的关注,这是我们没有料到的。”厦门市公安局政治部宣传处副处长陆志诚说,上万网友转发帖子,网友们在谴责暴行之余也给警方提供了很多线索。
“23日晚我们首先将编织袋照片发布到网上,一个网友说是"依莎"的牌子,我去核查,结果办案民警说"依莎"牌子是以8为开头的条形码,而不是9,我赶紧回复网友。”民警马翠琳说。好几个网友说衣裤和某个幼儿园的校服很像,但民警实地查看后并不是。
“最终一位网友通过女童的面部特征认出了女童的身份。”陆志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