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俗称华赛)3月13日举行,成都有超过4000名学生参赛,该竞赛在成都学生及家长心中保持着超高人气。(四川新闻网3月14日)
在此之前,去年7月,成都市教育局曾下定决心,出台五条禁令,要彻底封杀“疯狂奥数”,并把这次封杀,称为是成都历史上“对奥数整治最严厉、最彻底”的一次。而现在,由于禁令之下,一些公办学校的教师不敢再上奥数培训班,于是奥数教师“奇货可居”,其待遇反而伴随禁令翻了一番。家长仍旧热衷数学竞赛,基本上已经宣告“彻底治理”的宣言,提前破产。
有人会说,结果要到5、6月的小升初、中考才能见分晓,如果教育部门能严格执行禁令中的另一条——民办学校小升初或初升高的“自主选拔试题”不得有奥数内容,那么家长对奥数的热情终将消退。那么,首先来看,执行这条禁令究竟有多大的可能性。严格说来,民办学校的升学考试既然是“自主”,政府也就无权干涉。而退一步说,政府部门可以检查学校的试题是否涉及奥数内容,可是,数学试题会打着奥数的标签吗?学校完全可以说,只是题目出得难一点……对于身处择校热的学校和学生家长来说,有择校,就必有相应的择校标准,有相应的手段。
其次,假定在政府部门细致入微的工作之下,所有的学校一律不再看竞赛证书,且不再涉及竞赛题目,奥数培训热就会降下来吗?对于奥数培训热,有一个简单的逻辑——“升学看证书,所以有奥数热”,因此,从2005年开始,教育部就发文明确规定公办初中、小学禁办奥数班,并取消奥数加分,实施免试入学等政策。这一规定发布之后,奥数热却不降反升。分析人士认为,教育部应该连高考中的奥赛保送、自主招生都取消,才可能给予奥数致命的打击。
如前所述同样的道理,教育部可以取消奥赛获奖者保送资格,但很难限制高校自主招生看学生的奥赛证书。就是高校自觉不看奥数证书,我也并不认为奥数培训就会在我国大地降温。奥数在我国之所以热的根本逻辑是,中考、高考目前还主要以单一的分数标准来选拔学生,因此,追求学科考试的高分是所有家长和学生的共同追求。
所以,对于奥数热来说,政府出台各种禁令,是难以有作为的。真正有作为之处,其实在治理之外。一是政府部门改变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模式,切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做到各初中、小学的办学质量大致一致。二是推进真正意义的中高考制度改革,建立多元评价体系,让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在这一评价体系中得到保护。
一个地方治理奥数彻底不彻底,不在于它的禁令有多狠,而在于它是否真正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改革中高考制度上有所作为。政府部门只有在自己应该作为的地方努力作为,才可能有作为,否则,只会是劳民伤财的折腾。上海 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