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
本报讯 (驻京记者 葛倩 实习生 黄前前)昨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第二阶段公开征求意见结束,此后将不再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据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透露,今年将出台规划纲要。目前社会公众对于此次纲要是否满意?教育部门应如何改建?此次纲要的可行性又如何?
记者从教育部征求意见平台上看到,截至昨晚11时,已征集意见和建议超过1.84万条。其中关于学前教育的意见最多,截至记者发稿,建议已超过3900条,关注程度其次的则是义务教育,数量也在3000条以上,而其他21类建议数量均在2000条以下。
[最关注]学前教育不会纳入义务教育
“百姓对于学前教育提出的建议最多”,这是储朝晖对于此次征求意见的第一印象,此轮征求意见,他也是负责意见收集的工作人员之一。在教育部征求意见平台上,就教育类型和人才培养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等共分23类意见,其中关于学前教育的意见则超过3900条,数量在各意见中位居榜首。
“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成为众多网友的共识,网友胡娟甚至提出“幼儿教育能否纳入义务教育是促进幼儿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袁振国则认为,根据我国目前教育发展程度和经济条件,职业教育不应该纳入义务教育阶段,因为目前义务教育的重点在于巩固教育成果并提高其教育水平,并无更多需要发展学前教育。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昨日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政府要满足财政对学前教育的基本投入,但是政府的投入是低水平和广覆盖的,所以要鼓励社会力量办园,鼓励多样化的办园体制,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参与纲要制定的储朝晖也认为,学前教育不可能纳入义务教育,未来也没有必要纳入。因为义务教育本身是一种范式教育,所有人均学同样一种课程,但在幼儿阶段不适合。因为不同幼儿个性不同,区域不同观念也不同。因此个人认为义务教育9年比较合适,而学前教育要通过增加经费、要从政策上落实。大范围普及,优先考虑暂时没有条件入园的儿童。
[最新奇]建议职校变身另类高校
相比民众对学前教育或义务教育的关注程度,针对职业教育的建议较少,仅有500余条。
“公众对职业教育关注少,是因为职业教育者相对较少,并没有在社会普及”,储朝晖一语中的。在湖北团全国人大代表、长江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洪宇看来,职业教育未能被广大百姓所接受并普及的原因,就在于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因此也造成了目前职业教育生源差、教师素质相对较差等现实。
网友朱浩就建议,“希望未来高职教育毕业生工作待遇和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一样,而不是低人一等。中等职业教育能将中专,技校等普通高中教育以外的统筹起来。”这也得到了周洪宇的认可。“职业教育应作为和普通教育并列的一种教育类型,而非目前所认为的层次低于普通教育”,周洪宇建议,职业教育首先要“正身”,得到社会正确认识,而政府也应从经费投入等方面千方百计提高职业教育地位。比如在职业教育办学上,应与普通教育并列,从学科分类上形成独立体系,形成职业教育教师标准体系、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机构认证标准和职教教师质量评估标准。
众多网友也对职业教育方式提出了多种建议:网友张文华提出“技工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纲要》中应明确其地位,性质和职能”;网友李东则希望“在职业学院教师选拔方面,建议不拘一格选人才,打破门第观念,打破全日制非全日制观念”……在周洪宇看来,目前职业教育最需要的还是提升现有办学层次,将目前较好的职业教育学校提升为本科院校,此后进一步按比例提升为硕士、博士培养点。而在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中也要架起桥梁,允许职业学校和普通院校的交流。
专家点评
教改不应由教育部主导
因为涉及其自身利益,应在人大设立中立机构
此次《纲要》是本世纪以来首个教育规划纲要,时间上跨越3个五年规划。本届政府所提出的纲要,下届政府能否顺利实施?这也是百姓关注的焦点。“这是政府通过的文件,历届政府都要在文件期限内遵从实施”,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认为,纲要只是纲领性的文件,日后将会出台实施细则。
[起草者]需要重新进行政府定位
曾围绕起草纲要在全国多地调研的中央教科院研究员储朝晖也坦言,调研中发现大家普遍存在心理定式,对《纲要》可行性存在疑问,并认为纲要并未提出具体操作方法。比如网友刘允青就建议,“去掉空话、套话,去掉那些太笼统的表述,拿出具体到位的目标、要求和措施”。但储朝晖却指出,所有文件不可能操作性过强,不可能对所有的教育问题做出解答,否则则会将所有学校都圈在一个范围。最终是解放思想,实践中不断创新。他建议,《纲要》实施后关键是教育工作者观念变化并落实于行动。目前教育界存在改进空间,首要转变观念,才能改革。
整个《纲要》征求意见稿共包括四部分二十二章七十条。在储朝晖看来,整个文本过长,而造成文本过长的原因还在于政府定位,目前政府定位为“全能政府”,因此在制定《纲要》时就要照顾到方方面面。而事实上,《纲要》中很多提法则与目前国家已制定的部分政策相重复。因此需要重新进行政府定位。
[研究者]仿效医改以第三方部门为主导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余晖曾参与医改研究,而今面对教育改革,他则建议仿效医改,以第三方部门为主导,而非教育部主导。比较医改,设立了部级协调小组,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任组长,并成立中国医疗体制改革小组,办公室设在发改委社会司。
目前《纲要》提出也要成立改革领导小组,设在教育部,实施也是教育部统一来实施,其他部门配合。余晖则认为,教育改革涉及教育部自身利益,而无论发改、财政等部门之间均存在博弈,教育部作为执行者不能够直接来主导这个改革,因此建议,无论教育改革是否由副总理挂帅,但要设立一个中立部门,建议设在全国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