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罢13岁少女欣欣自杀的新闻,让笔者心情很复杂,有对生命消逝的悲痛,有对花季少女的惋惜,也有对中小学生心灵教育欠缺的思考。
孩子,你为什么用自杀的方式去天堂体验灵魂被释放的感觉呢?你在遗书中告诉我们:“别难过,其实我也不想这样。但是我真的真的不想再在这个世界上生活,因为这个世界太丑陋了……”这是为什么呢?欣欣在家和学校里到底遇到了什么样的事情呢?
新闻披露,欣欣平时寄宿在学校,半个月回家一次。对于欣欣的莫名跳楼,家长不能接受,他们认为孩子大部分时间在校寄宿,怀疑孩子在学校受到过什么刺激。欣欣在遗书里也透露出自己在学校曾被人说轻浮。“生命不保,何谈教育,这是我们应当必须共同遵循的教育准则。”这是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的讲话。人要先有生命,生命是第一位的。2007年年初,教育部曾在全国中小学安全事故总体形势分析报告中指出:在多种事故导致我国儿童各种各样的非正常死亡中,自杀占5.36%。这是一个非常让人吃惊的数据,必须引起家长、老师、学校和社会的高度关注。如果我们的教育体系里欠缺心灵教育,学校只把教学生课本知识作为第一要务,而不是从心灵从道德上去培育学生,那么我们道德树人的教育之路就会走得很艰难。
笔者认为,心理障碍和精神疾病是造成中小学生自杀的主要因素。那么如何缓解这些中小学生的心理障碍和压力呢?
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不同年龄段学生实际和课程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灵教育实践课。学校要指导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老师通过适当方式,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对有行为举止异常的学生要及时进行疏导和教育。学校要定期为家长进行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在家庭生活中及时掌握孩子的心态以及对事物的认识、生活常识是否合理。家长和老师要循序渐进地对孩子进行长期的心灵教育。育人者不仅要教育孩子们明辨是非,更要让孩子们学会理解、尊重、感恩和宽容;不仅向孩子们传授知识,更要身体力行地培养孩子们的为人品格和情操。
我们所有的育人者要结合孩子的成长规律,以生动活泼的方式传授知识,把学习变成充满乐趣的过程,已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来源: 济南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