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校园暴力犯罪的成因及预防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0-05-26

  在人的一生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人所接触的最早的教育,对人格的形成有着莫大的影响。家庭成员应该和睦相处,给孩子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避免其心理上性格上出现偏失。父母要学习正确的教育方式,对孩子进行是非、品德、纪律等教育,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心理

  □王光华

  顾名思义,校园暴力是指以学校为地域实施的违法犯罪行为。但是校园暴力作为一种独特的犯罪类型有其自身的特点。如何界定校园暴力的概念呢从近年来校园暴力的诸多案例中,我们可以总结为,所谓校园暴力的定义应该从暴力犯罪行为的发生地和行为实施主体两方面予以考虑。笔者认为校园暴力是指以学校及其周边地区为地点,犯罪主体或犯罪对象包含学生与教职工的暴力犯罪行为。此种界定充分体现了校园暴力的特点,也与其他类型的暴力犯罪行为区别开来。

  从形式上看犯罪原因只存在于具体的人身上,但这些个体原因归根到底是由社会,即人们生活的一般条件和特殊条件所引起和决定的。由此可见,社会环境因素是犯罪产生的基本的决定因素,个体原因是在社会因素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之上对犯罪产生一定的影响。下面我们着重分析一下社会环境对学生实施校园暴力的影响。

  首先,家庭环境的影响。从目前校园暴力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参与校园暴力的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不完整的家庭或者教育不适当的家庭。一项研究表明:暴力犯罪大学生家庭的矛盾远远大于正常人的家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的影响也是最早最直接,影响力最大的。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成长起了相当大的塑造作用。另外,有些家庭虽然没有以上的问题,但是由于家长和孩子代沟太深,不知道怎样去正确引导孩子,也很容易使孩子对人对事产生爱钻牛角尖的现象,形成不完整的性格。

  其次,校园环境的影响。学校是学生生活、学习的主要场所。当前学校存在的一些情况对校园暴力的产生也有一定影响。现在的学校,尤其是中学把督促学生学习,提高升学率当作唯一职责,忽视对学生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正确引导,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和学校之间的矛盾。有的学校还搞“快班”和“慢班”,这种行为严重地伤害了大多数学生的自尊,容易引发厌学情绪,对学校和老师反感,容易使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据某省少年犯管教所的调查表明,72%的少年犯在校的时候就是备受冷落的“慢班”的学生。按照挫折-攻击理论的学说,人在遇到挫折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攻击行为。

  最后,传媒文化的影响。我国的经济越来越开放,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媒体形式则更为发达,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大大增加。但其中不良媒体的影响也日趋泛滥,宣扬迷信、凶杀、淫秽等暴力落后的电影电视,书报期刊层出不穷。网络的发展也使不良的文化传播得更快。而学生多处于青春发育期,对刺激性很强的媒体暴力更为敏感。按照犯罪学的观点来看,暴力行为是社会学习的结果。暴力行为的形成与外界的影响有重要的关系。青少年学生心智都不太成熟,容易冲动,尤其喜欢模仿流行文化。据调查表明,约有40%的青少年实施暴力的方法是通过媒体上犯罪新闻获悉的。由此可见,带有暴力倾向的媒体渲染对青少年的暴力行为形成影响很大。

  校园暴力犯罪的防范

  校园暴力犯罪的成因与其他犯罪现象一样,是各种因素交织的结果,是极为复杂多变的。但是这并不等于说不能对它进行防范。结合以上分析的情况,预防校园暴力现象的发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其一,加强家庭教育。在人的一生中,家庭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人所接触的最早的教育,对人格的形成有着莫大的影响。家庭成员应该和睦相处,给孩子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避免其心理上性格上出现偏失。父母要学习正确的教育方式,而不是粗暴地对待孩子,更不能无止境地溺爱孩子。而是对孩子进行是非、品德、纪律等教育,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和健康的心理。家长也应该不断地学习提高自我的水平和素质,端正自己的行为。给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这样就会对孩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当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难时,父母要教育孩子用正确合法的途径进行解决,培养他们的守法意识,增强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养成对人宽容的良好品质。

  其二,加强学校教育。对于学生来说,一旦进入校园学习,其大部分时间和活动的场所都是在学校这个环境中进行的。所以,学校应该努力加强自身的管理建设。首先,学校应该努力提高教职员工的自身素质和工作水平。目前,各个学校学生越来越多,师资力量也亟需补充。这就造成了一些素质不高甚至卑劣的人员混进教师队伍,这些人员往往会成为校园暴力的施暴者。因此,学校要加强对老师的约束和管理,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其次,学校应该大力整治学校内外环境,有的学校周边聚集着歌舞厅、录像厅、游戏厅、网吧等场所,这些场所的存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极为有害的,往往成为学生犯罪的诱因,应该予以取缔。学校还应与治安部门合作加大对学校周边人员的管理,防止不良人员在学校附近活动,减小学生老师被校外人员侵犯的几率。

  其三,净化社会环境。防范校园暴力也离不开社会环境的整治。社会上流行的文化中宣扬暴力的占很大比重,其通病是凡事都要通过武力来解决,这样的教育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可想而知。在这种不良文化的熏陶下,学生潜意识里形成了暴力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有效手段的价值观念。因此,我们的文化执法部门应该真正加大打击力度,取缔查处不健康的媒体,禁止含有暴力、色情的影视作品发行。要正确利用媒体的优势,多对学生加强正确引导,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高品位的格调。真正净化学生的心灵,从根源上防止暴力犯罪的发生,真正还学校一片净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