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来,上幼儿园难的问题不仅让家长倍感焦心和苦恼,也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关注。“新华视点”记者最近历时半个多月,深入部分城市调查发现,幼儿教育普遍存在公办园“稀缺化”、民办园“两极化”、优质资源“特权化”、收费“贵族化”等问题。(7月26日《济南日报》)
近年来,随着人们
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入园难、入园贵已成为许多地方不争的事实。在一些城市,普通的幼儿园入园学费就需数千元,好一点的幼儿园则多达数万元。一个3-4岁的幼儿学费如此之高,甚至超过大学收费,让不少家长难以承受,以致于发出了“入园难,难于考公务员;入园贵,贵过大学收费”“入园收费,没有最高只有更高”的无奈感叹。这种非常不正常现象的出现,表面上看是学前教育资源稀缺,优质资源不均衡,根本的原因是政府投入不足。 名校
政府投入不足,幼儿园就没有稳定的财政来源,有的地方政府甚至将幼儿园作为“营利单位”对待,推向市场。为了生存,许多幼儿园不得不向家长乱收费、滥收费。由于地方政府投入责任没有完全履行到位,对于幼儿园乱收费行为,教育、物价等部门自然没有查处的底气,甚至放弃监管,这也是多年来“入园难、入园贵”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的重要因素。 名校
近年来,为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各界人士纷纷呼吁对学前教育立法,这一建议得到了不少公众与媒体的响应。笔者以为,这是规范学前教育的一条好途径,也是民心所向。事实上,纵观世界各国学前教育发展史,通过立法规范学前教育是许多国家通行的做法,也是一个国际化趋势。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制定了学前教育法律法规,通过立法强化政府投入和管理。 名校
人生百年,立于幼学。学前教育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是国民教育的起点,更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规范学前教育发展,纳入法制轨道才是根本途径。当前,《教育法》规定的四个独立学制阶段中,只有学前教育没有立法。因此,笔者期待立法部门尽快对学前教育立法,从法律层面上,突出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加大学前教育规范化管理,依法保证政府投入,让每一个孩子都有幸福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