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90后犯罪率成"犯罪主力" 双亲离异是最主要诱因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2-03-19

       90后犯罪随意性大

  所谓90后,是指1990年以后出生,伴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代人。他们大多为独生子女,享受着比80后更为富足的物质生活,更加追逐个性、重视自我,更早接触成人世界。

  从2008年开始,1990年1月1日以后出生的孩子就已经年满18周岁,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完全刑事行为责任人,步入了“成年人”的行列。

 “经过我们对数百个案件的分析,90后犯罪具有较明显的随意性。他们的作案动机单纯,或是为了钱财,或是为了面子,且作案手段比较拙劣,胆大妄为,作案的预谋性比较小,并没有什么精心的准备,而选择作案对象的随意性却相当大。作案成功后即分赃散伙,钱财用尽后继续作案,次数之多,令人震惊。”张耀峰说。

 “具体而言,最典型的特点就是犯罪者的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张耀峰说,2009年以来,该院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500余人,占该院办理全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69%;小学文化程度的120人,占17%。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初中文化程度的占犯罪未成年人的绝大部分,失学的90后已经逐步成为未成年犯罪的“主力军”。

  通过对每起案件进行分析,张耀峰发现,绝大多数未成年犯罪者平时游手好闲,或多或少都沾染了赌博、吸烟、沉迷网络等不良习惯,对人生方向的迷失和对物质享受的追求极易诱发犯罪。

  在这两个前提之下,侵犯财产型犯罪和冲动型、偶发型犯罪成了90后犯罪的主要形式。2009年以来,新密市检察院受理移送起诉的90后侵财犯罪人数为516人,占总侵财犯罪人数的29%。90后最典型的犯罪类型是盗窃罪,占到所有盗窃罪的71%。

  此外,由于未成年人心理和生理发育尚未成熟,自控能力较弱,因冲突而引发的激情犯罪也较多。据张耀峰介绍,2011年,该院审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故意伤害案为17件,皆因与他人发生口角或因所谓的江湖义气产生报复心理当场或事后对其实施犯罪。

  预防犯罪需多方推进

 “90后有着一套全新的价值体系,他们对于走向成功和实现自我价值有着强烈的追求,同时对于满足需求的手段又缺乏明确的分辨能力。这就必然形成在行为目标与手段运用上的尖锐矛盾。他们的独立性更强,这使得他们在经济上向父母索取的同时,又可能独立地去实现自己的追求。”新密市检察院检察官郭艺辉分析。

  除了这一人群的自身特点外,家庭、教育、社会等也均在影响着90后的健康发展。

 “家庭的不良教育及双亲的离异是最主要的外部诱因。”郭艺辉认为,家庭教育是每个未成人教育中最重要和关键的一环。家庭破裂、家长疲于挣钱而忽视对孩子的管教,这些因素都会导致孩子对家庭产生一种厌恶或反感情绪,从而流落社会沾染上不良习气,逐渐走上犯罪道路。

  此外,社会不良因素的唆使和诱惑、未成年人过早进入社会导致的接受教育少文化素质低等因素,也均是导致90后走向犯罪之路的重要因素。

 “预防和减少90后未成年人犯罪目前也倒了刻不容缓的地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张建成认为,应从家庭、社会、青少年思想品德教育和控制教育以及未成年案件办理等多个方面入手,及早预防。

 “家长要特别注意子女的不良倾向,及时加以诱导和释疑,使其明白发展下去的后果,教会子女正确思考和面对人生。”张建成说。

  此外,张建成提出,社会上,应该为青少年提供健康向上的学习、生活环境,对于当前文化市场存在的黄赌毒泛滥之状况,应坚持不懈地进行打击整顿;学校和家长应经常性地对孩子进行法制教育,以提高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

  新密市检察院检察官冯瑞霞建议,有关部门如果能对没有按计划完成学业的青少年建立健康档案,指定专门机构对这些人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对其思想、行为正确引导,在其就业问题上给予适当照顾,让其纳入正常的社会管理之中,将对预防90后犯罪有很大的促进意义。(记者范传贵 通讯员郭福伟唐宁张胜利)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