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发后,各班的老师要求学生坐在教室里。“我们知道发生事了,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一名学生表示。
事件的直接导火索可能出现在案发前一天。
雷某的一名同班同学林敏(化名)告诉记者,9月13日晚自习的时候,雷某曾被孙老师叫到办公室,但谈话细节不得而知。在9月13日早些时候,雷某上课玩手机,孙老师没收了他的手机。据记者了解,临川二中规定,学生不得将手机带进教室,但住校生被允许在宿舍使用手机。
据林敏回忆,第二天,也就是案发当天,整个上午,雷某都没有出现在教室。而当天上午第三节课的时候,孙老师还到班上检查了上课纪律。没想到这是他见孙老师的最后一面。
当天上下午第二节课的时候,有老师到班级宣布了上午发生的事情,林敏“感到很震惊,完全懵了”。
截然不同的口碑:老师敬业,学生贪玩
在中国青年报记者的采访中,被害者与嫌犯,老师和学生,孙老师和雷某在学校里有着截然不同的口碑。
9月16日中午12时,临川二中的学生们结束了上午的课程,涌向食堂或是校外。临川二中的校园广播也适时地开始广播了。这一天,几乎所有的内容都是来悼念孙老师。不断有学生在学校广播台点歌送给已经去世的孙老师。学校广播台亦向全校学生发起征集给孙老师送祝福的活动。
刘洋告诉记者,孙老师一米七五的个子,身材中等偏瘦,平时总是笑眯眯的。他是高三(30)班的班主任,平时负责教授化学课程。据一名熟悉孙老师的人介绍,孙老师1981年出生,现年32岁,结婚才两年,家里有一个9个月大的女儿。
作为化学老师,孙老师身兼给三个班授课的任务,刘洋的班级就是其中之一。多名学生向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孙老师上课水平十分不错。“除了几个尖子班,我们班的化学成绩一直是数一数二的。”刘洋称。孙老师自己的班情况也很类似,一名邻班学生称,自己班的老师总是拿他们班和孙老师班比,“我们班化学考试,只有十几个能及格,他们班能有三四十个”。一名复读的学生则表示,曾在孙老师班上短暂地上过课,“感觉对我的化学帮助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