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清华·中学校长论坛”举行、课改和素质教育引热议
来源:新华网 作者: 编辑:xu 时间:2009-11-18

“清华·中学校长论坛”在京举行 课改和 素质教育 问题引发专家热议

  新华网北京11月17日电(记者 谭浩)课改和素质教育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创新人才培养之路到底该怎样走,世界教育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如何……在日前由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主办的首届“清华·中学校长论坛”上,来自教育部的专家和全国2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近百名校长就这些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种结果,走到每一步,只要符合需求就是好的课改,就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教育部 基础教育 课程教材发展中心主任曹志祥认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基础教育作出改革的根本原因,如果我们用陈旧的模式培养适应未来20年发展的人才,肯定是行不通的。同时,教育本身以及人的发展都遵循着自身的规律,这些因素共同决定了我们的教育必须改革。

  在论坛上,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史静寰提出,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期,只有认真研究教育,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多出人才、出好人才。

  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性、复杂性的工作,不少与会专家认为,在推行新课改的过程中,要做到全面把握、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并积极贯彻和落实“教育四个符合”——符合自身发展规律的要求、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人才的要求、符合以人为本的要求。“课程改革需要各地校长的 积极 参与,校长们要有危机意识,要考虑长远,要积极主动、抢占先机。”曹志祥说。

  据悉,本次论坛旨在促进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的衔接,搭建中学与大学沟通的平台,共同探索优秀人才培养和选拔的有效模式,并最终服务于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背景下的基础教育体制 改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