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普通的中学美术教师,是什么原因促使“ 抱蛇老师 ”邹华章进行教学创新?在此过程中他受到哪些阻力?他对美术教学有哪些独到的认识?5日,记者和邹华章进行了一番对话。
记者(以下简称记):您开设了很多与美术相关的课程,请问您最初的动机是什么?
邹华章(以下简称邹):五十九中绝大多数的学生是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很多学生没有接受过专门的美术教学,缺乏美术基础,如何让他们对美术感兴趣,是我一直努力研究的问题。
我抛弃 传统 固定思维模式,将一些流行、时尚元素引入课堂。我试着在课堂上变魔术、穿古装、放飞碟、玩定格、造“枪”造“炮”、沙坑挖文物、造机器人变形金刚等,目的就是要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把游戏、表演等新颖的教学方式带进课堂,学生们恐怕想忘都忘不了,自然对美术产生强烈的兴趣。
记:您在开发新课过程中受到过哪些阻力?
邹:刚开始抱蟒蛇上课时,我将门窗都紧紧地关上,连窗帘都拉上了,担心别人在背后议论我。但是,这两天记者的采访见报后,一些同事更理解我了,校长对我的工作也给予了更大的支持,现在我敞开门上课也不用担心了,我会尽力开发出更多的新课。
记:您认为现在的美术教学存在哪些弊端?
邹:目前的美术教学中,存在大量让学生“照猫画虎”的现象,这种呆板、枯燥的教学一方面误导了学生对美术的认识,使学生误认为美术课就是简单的“画画儿”,学生只能被动地模仿;另一方面这也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 阻碍 了学生的创造力。
记:美术课为非中考科目,一般不受学校和家长重视,作为美术老师,您如何看待美术课?
邹:
基础教育
不是培养画家,而是对学生进行审美素质的培养。不重视美术、音乐等弱势学科,这对学生终身发展而言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但是,迫于升学率的压力,学校和家长不重视非中考科目,也在情理之中。作为美术教师,我只想让学生多接触美,欣赏美,我坚信:爱画画的孩子不会是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