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教育部要求学校春节拜大年反对声占压倒性优势
来源: 作者: 编辑:jiaoyu 时间:2010-01-22
20100122104117.jpg

    教育部1月15日发出通知,要求全国各级各类学校,于春节期间组织学生参与“给祖国母亲拜大年”活动。有关部门还为该活动设立了专门的网站,拜年网页的内容设计为:“一拜壮美河山,二拜炎黄始祖,三拜历代英杰,四拜革命先烈,五拜英雄模范,六拜亿兆黎民。”

    消息一出,立即引起一片争议。“弘扬中华文化,为传统节日融入价值体系”,这是网民们普遍认同的观点,但对于“六拜”的方式,多数网友却认为“华而不实”。

    网民:“六拜中居然少了父母”


    在百度里输入“教育部、拜年”等关键词,可以找到相关新闻103000篇,其中绝大多数是对这一通知的评论。而反对的声音占有压倒性的优势。

    天涯论坛上,一篇“教育部,拜年就能爱国了吗”的帖子成为热帖,点击率达到3928人次,有108人跟帖。作者认为教育部过分重于形式, “越搞形式主义,越容易引起学生反感”。跟帖者也普遍认为,教育部的文件由于太流于形式,因此估计没有学生理会,所谓的教育功能更是达不到。网友 kalru认为,教育部下达某些文件之前,也应该思考一下,“您是不是该改一改方式呢”。

    另外,还有网友认为,既然要弘扬中华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传统节日之中,那么就应该让中小学生从拜父母开始,因为“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知感恩不知报答的孩子,何谈报效祖国”。而从教育部的通知看,六拜中居然少了父母。

    当然,网络上也有支持的声音。网友叶传龙认为,这次教育部沿用了中国人的拜年习俗,让学生“给祖国拜年”,内容涵盖更广,形式更为活泼,而且贴近现实生活,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对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感恩意识可能有一定的益处。”

    女生:“是否还要夫妻对拜?”

    对于这个通知的执行者——学生们来说,又有何看法呢?


    19日,记者在成都三中门口随机采访了10来位中学生,关于“拜年”通知一事,几乎所有学生都称不知道。一位高一女生说,现在他们正忙着期末考试,学校、老师都没有提这事。当记者向学生说起“拜年”的具体内容:“一拜壮美河山,二拜炎黄始祖……”一女生马上说“是不是还要夫妻对拜啊”,引起一片哄笑。

    一位初三女生说,这个活动“太雷人”,即使有时间也不会参加。“寒假作业都做不完,拜年给不给红包?”她的回答也让身边的同学大笑起来。而另一位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的男生甚至还反问道:“六拜亿兆黎民,不就是自己拜自己吗?”

    在大学生们看来,这个通知也似乎不起作用。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研究生文松告诉记者,他在网上看到教育部有关“拜年”的新闻后,随即付之一笑。他说:“即使要拜,也应该出于自愿,不需要出个通知让大家集体行动。”四川大学一位大三女生说:“从小到大我们见了太多的宏大叙事,说实话,早已经视听疲倦了,爱谁谁。”

    对这一热闹的拜年活动,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系大四学生熊凯的回答幽默中透着无奈:“我很想拜拜,可惜过年回家没网线。所以,明年再说吧。”

    专家:倡导有理,强求无效

    专家们对此的看法也是见仁见智。观点虽有相左,但也有共识,即倡导有理,强求无效。


    四川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表示,“网上大拜年”其实是以爱国为主题,以民俗为中心,以现代手段加以体现的一个文化传承活动,形式比较新颖,“家国河山,值得人敬畏,热爱自然是爱国爱家的基础,只要学生乐意,可以去拜。”

    而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张小元教授却是另外一番见解。他认为,对这一问题,首先需在程序上判定“通知”的性质。如果只是倡导就无关紧要,但若为硬性规定,则可能与《教育法》冲突。张小元说,他理解教育部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但在执行上,教育部作为行政部门,应该站在一个服务者的角度行使职责,而不应当自我授权,充当命令者,去“规定”学生网上拜年。而这一理念,也不符合政府机构向服务性现代政府转变的要求。张小元教授认为,如果程序没有问题,内容是可以争议的。

    据《成都商报》

来源: 银川晚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