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教育时评:淘气的不是坏学生
来源:北方网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0-04-12
“现在孩子一提这事就哭个不停”,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第九小学某家长说,区教委教研室为教师评优到该校视察,参观了三年级3班体育公开课,但3名平日调皮的学生却被老师要求回教室。家长称,教师怕影响授课效果,剥夺学生上课权利,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校方称此事是学生与家长沟通出现偏差,具体细节仍需调查(《京华时报》4月10日)。
谁都明白,哪是什么“沟通出现偏差”、哪又用得着“仍需调查”?然而,这样做法的出现,只怨老师吗?如果这几个“淘气调皮”的学生影响了上级视察的效果,给老师、给学校带来了“负面影响”,哪位老师恐怕也担不起这责任。因此,只好把淘气生请走了事。
一些教育工作者,现在不仅用“应试”的工具,在思维上固化学生,而且在行为上也使学生们越来越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一步。只有规规矩矩、按部就班的,才能算“好学生”;调皮捣蛋、特立独行的,通常被打上“坏学生”的标记,起码也是需“照顾”提防的对象。教育学生要遵守纪律,与尊重他们的年龄特点,不是对立的,而是对立统一的。人性化的教育,起点就是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别。应该认识到,淘气的不是坏学生。
而且从培养人才上说,任何的过分标准化,都是大忌。孩子的行为,是最没“标准”的,也是最不需要“标准”的。都一律按成人的“标准”去做,只会培养出一批批标准化的考才,而不是温总理所一再呼吁的“人才”和“大师”。须知,有很多大师级人才,从小就与众不同,喜欢特立独行、标新立异,所以才能取得开创性的成绩,才能为国家、为民族做出卓越贡献。若都在生产线上“标准化”了,永远也不会有大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