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光阴,意味着什么?屹立于松江大学城的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给出了这样的答案——
2005年秋,这所上海唯一的综合性视觉艺术高等院校宣告成立,当时仅有300个招生名额。
如今,学校占地千亩,校舍总面积9万多平方米,设有8大艺术类专业20多个专业方向,全日制在校生3750人;2008年起,学校经教育部批准开始参照国内31所独立设置艺术院校专业招生办法执行,更是全国唯一获此待遇的独立学院。
1800多个日日夜夜的艰辛跋涉,换来今日硕果累累,满园芬芳。放眼望,一所传承历史、展望未来的综合性艺术高等院校正崛起于浦江之滨,绽放光华。
初创:因时而动,应运而生
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的初创,可说是因时而动,应运而生。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高科技尤其是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对艺术市场和高等艺术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传统美术(绘画、雕塑、摄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视觉艺术,已大大突破了艺术表现、艺术传达的范围,成为深入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对国民经济增长和国民生活起着非常重要作用的新型产业。借鉴世界现代艺术设计学科专业交叉、渗透、融合的“大艺术”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一所新型的视觉艺术学院,构筑艺术人才培养、艺术作品创作和艺术教育交流的国际平台,已成为上海高等教育发展布局的当务之急。正因如此,上海完全有必要新建一所高品位、高水准的现代视觉艺术院校,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掌握现代艺术技能和现代信息传播技术,从事多种创作和应用设计的复合型人才。
2005年,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定,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复旦大学、上海文广集团、文新集团、申教公司等大型文化集团、大型投资公司共同组建,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正式创办。学校融合了公办高校的政府支持与民办高校的灵活体制,建校五年来,以创新机制、创新教学模式对培养新型人才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追求:让艺术与技术水乳交融
准确的定位是办学的指南针。在学校创始人,全国人大常委、名誉校长龚学平看来,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作为一所新创办的高校,没有实力也没有必要在传统学科上与有几十年、上百年历史的国内外同类大学一争高低。但在创新学科和专业上,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甚至学校更有优势。只有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出发,依托各董事单位丰厚的社会和文化资源,合理设置学科专业,拓宽专业口径,大力培育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本科专业,才能逐步形成自己的专业品牌和特色,因此,学校将自身定位为 “努力建设以创意为灵魂,以艺术教育与技术教育相融合为特色,面向文化产业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应用型视觉艺术学院”。“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精”的办学方针彰显无疑。
根据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特别是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要求,以及本市同类院校专业布局状况,对接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领域,确定学校的学科、专业设置,尤其是重点、特色学科和专业的设置。目前学校已开设了“绘画”、“雕塑”、“艺术设计”、“表演”、“摄影”、“动画”、“播音与主持艺术”、“广播电视编导”等8个艺术类专业,并在上述8个专业中开设了20多个专业方向。在上述专业方向中, 2008年,又确立了 “数字媒体艺术”、“室内与产品设计”、“工艺美术”、“包装设计”、“文物修复”和“文化产业管理与策划”等六个重点建设的学科专业方向,进一步优化了学科布局和专业结构,明确了办学重点和办学特色。
学校借鉴、采用国际著名艺术院校实施的,以工作室和项目制为主体、学分制为特征的教学模式,从宽基础、前沿性的必备专业素养训练,逐步过渡到专业工作室教学。课堂教学与实训工作室教学相结合、校内教学与校外实习基地教学相结合。
育人:“需学研产”,初见成效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要以学生为本”。这是学校名誉校长龚学平一直挂在口中的一句话。为了能培养出理论精实践强的学生,学校坚持创新、多管齐下,以“需学研产”相结合的方式全力托举学生。
学校先后和上海广播电视台合办数码传媒学院,和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上海博物馆合办美术学院,和上海电影集团合办传播演艺学院。2007年9月,由上海图书馆、上海音像资料馆、上海电影资料馆、上海戏剧学院图书馆和学校联合组建的“上海视觉艺术文献中心”、“上海中心图书馆复旦视觉分馆”和“上海音像资料馆复旦视觉分馆”在学校挂牌成立,借力社会资源促进教育发展。五年来,学校在上海和国内的三十多家文化创意、广播影视、美术设计等企业单位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和就业的平台。
2007年到2009年,学校分别举办三届播音主持专业学生与上海广播电视台知名播音员、主持人结对拜师活动。2008年5月9日,学校工艺美术、珠宝专业学生与上海和国内的工艺大师结对拜师,让年轻学子在经验丰富的前辈指导下训练与提高。
学校创办五年以来,秉承“忠诚、卓越、创新、和谐”的校训精神,坚持探索,坚持改革已初显成效:2009年首届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98%,学生艺术创新活力奔涌,在国内外各类评奖中争金夺银。 (本文来源:解放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