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人大校长:自主招生有利于促进素质教育
来源:北京晨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1-03-10

        柯杨委员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

  高考不改革如何“自主”

  高考因“一考定终身”而遭诟病,因此自主招生一度被寄予厚望。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柯杨委员认为,自主招生把高考“一次性”的考试风险分摊开,不仅中学有一次推荐把关,笔试之外还有面试过程。

  柯杨说,比如北大医学生过去只招理科生,实际上好医生对综合素质要求很高,在面试过程中,北大特意安排学医志愿、心理测试、同情心等人文素质的考察,并且在笔试排名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面试成绩。

 “当把招生权力下放给学校,学校也不敢按‘人治’的方法判断学生是否是可造之材,也没有能力在几个小时内发掘出考生的潜力。”柯杨委员称,家长学生众目睽睽,唯有拿分数说话方有说服力。而且总会有些人因自主招生这“让利”的二三十分而迈进名校门槛。

 “这毕竟是迈出了第一步,如果还是‘一考定终身’的铁板一块,情况会更加糟糕。”她指出,高考不彻底改革,指望靠覆盖少量人群的小规模试点解决教改整体问题不现实,“但目前只能靠这种‘磨合’。”

  理想中的自主招生什么样?想招到什么样的学生?柯杨委员称,自主招生范围过小,因此没有理想状态。高考不改革,就无法做到真正自主,只能慢慢磨合,逐步走向“对所有学生都不以分数为唯一判断标准”的方向。

  柯杨表示,或许联考不是最佳办法,只是权衡利弊后的折中之举。

  纪宝成代表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对促进素质教育有帮助

  对联考的真正目的是否是争抢优质生源问题,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表示,不能说联考是在争抢优质生源,联考是为了更好地选拔优秀学生。他说,全国统一高考采用计算机录取,从高分到低分录取,彻底剥夺了高校的自主招生权。

  他说,高校的自主招生权如何体现?招保送生、特长生等是很小的一部分,组织联考是高校自主招生权的一种实现方式,是统一高考、统一录取之外的一种补充。

  至于联考是否增加了考生负担,纪宝成代表说,以前是一个个高校单独组织自主招生考试,后来发展到几个学校一起组织,现在几个联盟的成员越来越多,减少了招生的成本,也能惠及更多考生。人民大学参加的“华约”联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和承担考务,利用现存分布全国的高考网络体系,很多学生都能在当地参加考试,不用跑很多地方去参加各校的考试。“华约”联考今年有约6万人参加,惠及了更多考生。“北约”没有通过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考务,今年参加考试的约3万人。

  对联考能否真正招到优秀人才和促进素质教育问题,纪宝成代表说,联考肯定能发挥这种作用,使学校多了一次评价考生的机会。

[1] | [2] 共 2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