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讯 为引导大中学生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2000年,“5.25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节”在北京师范大学拉开帷幕,健康节取“5.25”的谐音“我爱我”,意为关爱自我的心理成长和健康。2004年,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学联办公室向全国大学生发出倡议,把每年的5月25日确定为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5.25”是“我爱我”的谐音,对此,发起人的解释是:爱自己才能更好的爱他人。选择“5.25”是为了让大学生便于记忆,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随后,“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在全国的高校得到认同。
大学生:我们迷茫、我们焦虑
记者在淮安大学城的几个高校,随机问了几名大学生。最大心理困惑是什么,他们给记者的答案,多数都是无聊、空虚、迷茫。
一位在工学院读大二的男生告诉记者,上大学最痛苦的就是这种无聊、迷茫的感觉。每天不知道想干什么,该干什么。上课觉得非常无聊,也听不下去。高中的时候有很明确的目标,好好学习将来上大学。上大学了一下子没有人管了,却不知道该干什么了。有的同学实在无聊了就去找女生聊天、谈恋爱或者一整天呆在宿舍里上网、玩游戏。
工学院读大三的李杰有着一样的迷茫感。“刚进大学的时候觉得一切都是新的,希望自己能够好好努力将来毕业找个好工作。但是慢慢地发觉,有些科目很枯燥,而考试也往往比较简单,所以学习的人越来越少,就跑去上网、看武侠书、玩游戏。虽然每天在换着花样的玩,但是这种空虚感还是会如影随形。并不是有事干就可以不空虚,我觉得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没有理想带来的内心的浮躁和不安静。”南林南方学院的一位老师说,初入大学的新生因为刚刚走过紧张忙碌的高三,对大学还充满了好奇与期待。但是一旦适应了,就会发觉自己没有目标而时常陷入一种迷茫。有的学生很自然而然的就去上网、玩游戏。有的人就跑去恋爱。但是这种外在的忙碌都难掩他们内心的迷茫。缺乏目标、没有毅力、提不起精神、没有兴趣成了很多大学生的精神写照。
顺境并不意味无困惑
孙书文大学毕业做警察已经三年了。三年来经办的各种案子不计其数。经过三年的历练,孙书文早已成长为派出所里的业务骨干。但是在他坚毅的外表下,谁也不曾料到他已经渐渐患上了强迫症,“每次回家进门之前,先让父母在外面等着,我先进去查看一番。各个房间都看一遍,生怕有陌生人藏在里面。这已经成为了我的一个习惯,每天不这么做就会觉得不习惯。父母对我的行为也不能理解,但是我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孙书文告诉记者。
“不仅仅是查看房间,我的床下每天都放着一把刀。总觉得有人会趁我睡觉的时候袭击我。每天下班,我都要拉好几遍已经关上的门。有时候已经下楼准备回家了,还是不放心门是不是真的关上了,就再跑上去检查一遍。反反复复的关门、锁门。已经弄坏了把手。”强迫症越来越严重,现在的孙书文不得不靠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和孙书文不同,在一家商业银行上班的郭鸣则怀疑自己得了选择犹豫症。每次买衣服时,当所有人都说好看时,她不敢买,所有人都说不好看时她也不敢买。有一次,郭鸣在新亚三楼买了一件女装。开始的时候营业员说,只有S号的了。郭鸣想那就买S号的。可是一会又来了一个店员说还有L号的,这下郭铭就不知道选择什么好了,她纠结了半天,赶在服务员不耐烦之前买了S号的走了。可是回到家,她穿上身试了试发现S号不满意。纠结了半天,又回去换回了L号。回家后,又发现L号码的也不好。就又跑去换。不换,心里就一直不舒服总觉得有什么事情压在心里。来来回回换了三次。直把店员搞崩溃了才罢休。“其实,我内心也不想这样的。可是总是纠结。换来换去还是纠结,如果告诉我没有别的选择了,我反而会轻松很多”郭鸣告诉记者。
心理专家教您拥有幸福人生
面对人一生如此多的困惑,如何判断自己已经出现心理和行为的不正常了呢?面对这样的“不正常”,又如何调适让自己走向阳光的一面呢?记者为此采访了淮阴师范学院教科院心理系党支部书记马芳。
“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正常或不正常以什么为标准?或者说根据什么来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正常或不正常呢?作为心理学的专家,马芳也没有一下子给出一个划定的标准,她认为一方面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很难划出一条严格的界限。比如注意分散,记忆减退,精力不能集中,以及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心态,在正常人身上也可能存在,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或者出现病理性变化才能表明由正常心理变为异常心理,才是不健康的表现。另一方面,心理正常或异常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种形态的心理或精神症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互相交织或互为因果的,往往表现为某种形态的症候群。比如抑郁总会伴随着焦虑、恐惧和哀伤,不同的症状总是相伴而生,相随而行。“不过一般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如下方面,大家可以参考对照自己——智力正常、情绪良好、人际和谐、适应环境、人格完整。”马芳这样阐述道,“其实我们绝大多数人并不是处在一个正常或不正常的状态,而是处在一个灰色地段。”就像我们所知道的,身体健康不是只有健康和疾病两种状态,而是存在着:健康——亚健康——疾病三种状态,心理健康其实也存在着这么一个广泛的区域,心理学把它称为“灰色区”理论。
如何调整自我,拥有一个幸福的人生呢?马芳给出了如下方法:
一、立足根本,树立健康人生观
(一)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二)以平静的心态看自己,以欣赏的心态看他人
(三)适当的物质追求
(四)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五)助人的心态
二、活在当下,体验幸福
(一)停止抱怨,享受当下
(二)活在当下,享受生命
(三)善于发现生活的美好方面
(四)有度量去接受不可改变的事实
(五)现在行动,努力去改变可以改变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