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1月12日讯核心提示:上月底,一则关于高考的消息吸引了各方关注――今后体育成绩有可能影响学生上大学。
10月底,《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其中一条是“积极探索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中增加体育科目的做法,推进高考综合评价体系建设,有效发挥其对增强学生体质的引导作用”。这被外界解读为体育成绩可能被纳入高考。
如果将体育成绩与高考挂钩,将会带来什么影响?绍兴的教育界人士如何看待这一“意见”的?
“新闻深呼吸”栏目组的记者采访了绍兴几所高中校长以及绍兴文理学院招生处的负责人。
新闻事件
体育纳入高考
这个想法的背后是沉重的现实
这份《意见》是由国家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体育总局联合出台的,但实际上,近年来将体育引入高考的呼声一直存在。
“我国青少年胸围越来越宽,肺活量却越来越小;身材越来越高,跑得却越来越慢;体重越来越重,力量却越来越小……”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第三次大会发言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杨桦表示,如今学生的体质比20年前的学生差了一大截。为此,他建议,在现行升学考试制度下,应落实“每天锻炼一小时”,把体育作为中考、高考的必考科目,并与语、数、外等必考科目同等分值。
毫无疑问,青少年体质状况堪忧的沉重现实已经让越来越多的人感到担忧。
如今的学校放眼望去,“小胖墩”“小眼镜”越来越多。北京市体检中心发布的《2011年度北京市体检统计资料报告》显示,去年北京高中生体检完全合格仅有一成多,其中体重与视力问题最多。
在绍兴,市妇保院小儿内分泌专家徐金亮也曾于2006年做过一个有关“肥胖对儿童性发育的影响”的课题,对市区两所小学的全体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这两所小学的学生中肥胖率达10%左右,即10个中就有1个小胖子。进一步的检查发现,这些肥胖学生中内分泌代谢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偏高。随后,徐医师对查出的中度以上的肥胖者开始进行综合干预,一直跟踪治疗。
从业者说
赞同加强锻炼,纳入高考有点难
鲁迅中学副校长沈为民
提出将体育纳入高考,可能会在一定的时间里让学生加强锻炼,但也要看它怎么考。我觉得要将体育加入高考目前还是有点难的,比如场地、时间、考试人员、设施设备怎么定,考试的标准怎么统一等等,都存在问题。体育如果是像会考一样,进行达标性体质测试,用“合格”的评价标准,我觉得是可以的。如果是体育分数纳入高考,则应该好好探讨一下有关体育考试的形式。
我看到过新闻,说今年有一所大学2000多名新生中三分之一在军训中身体表现不舒服。现在的大环境下确实过多强调分数了,其实整个社会包括家庭应该给教育更宽松的空间,不要只注重学习知识。在“鲁中”,我们更强调“做人”,把学生的精神成长放在首位,然后是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方面的成长,最后才是学业。
而且为了考试,学生可能更容易倾向于项目的训练。比如要考800米,大家就一哄而上都去跑800米,也是不妥当的。
如果能把体育当成一种生活方式,才是真的好,不光只是在学校保证每天锻炼一小时。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我注意到很多学生上学放学都是家长接送,以车代步,学生连走路都很少走了,所以说,生活理念跟生活方式不改变,何谈提高体质?
体育不应该仅仅通过考试
绍兴一中袍江分校校长金华定
通过考试“倒逼”学生加强锻炼,我认为不是好办法。体育考试不可能全部都考,如果注重考全面,可能让很多人有顾虑。那么最后还是只考几个项目,容易加剧应试氛围,反而加重学生负担。
其实只要学生每天能真正做到保证一小时体育锻炼并且坚持下来,对体质促进作用就很大。我们学校一直重视学生体质,每月都有一次班级与班级间的小型体育比赛,去年投入120多万元将篮球场改造成塑胶的,今年也投入了120多万元重新改造了田径场老化的塑胶跑道和草坪。今年的高中生体质测试中,我们学校的高三学生体质是全市第六。
体育不能使用高考“指挥棒”
绍兴文理学院招生办主任梁瑜
把体育纳入高考,应该说对于提高学生的体质在一定程度上是有引导作用的。不过要真正纳入高考,这里面存在差异性,比如标准应该怎么定等等。标准定低了,起不到作用,标准定高了,每个孩子的先天身体条件有差异,又有可能达不到。
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主动去锻炼的意识不强。早上很多高校的操场,除非学校有硬性规定,否则很少能见到在晨跑、晨练的学生,这是学生锻炼的习惯没有养成,与他们初高中学习生活有关。而学生的体育锻炼爱好,用高考“指挥棒”并不合理,反而把高考应试又强化了。应该是从小倡导孩子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锻炼要从娃娃抓起
绍兴市望花小学校长黄宁海
增强学生体质应该从小抓起。在每天的早操后,我们望花小学有个跳集体韵律舞的“传统”。“这个韵律舞我们学校已经跳了好几年,专门有舞蹈老师创编,现在都已经在跳第三套了。”黄宁海告诉记者,跳韵律舞的初衷是为了让学生们体育锻炼的内容更丰富,培养他们锻炼的兴趣。
“我们发现效果很好,虽然每天只跳七八分钟,但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就是跳这个舞,给他们带来活力和欢乐。”黄宁海说,今年5月份,望花小学还进行了区级韵律舞体育特色展示活动。
家长反应
家长A:希望不要给孩子带来额外压力
把体育成绩纳入高考,出发点是引导学生多参加体育活动,这个挺好的,但孩子上高三本来学习压力就很大了,现在还增添一个体育科目,那岂不是得在学习时间上,再多加一些时间到体育锻炼上来?孩子的学习时间已经够长了,现在再加个体育学习的时间,那孩子哪有时间休息呢?
家长B:“减负”之后孩子才有时间运动
强调体育可以督促孩子锻炼好身体。不过还是担心,会不会变成为了应付考试的短时间训练?这样起不到实质性效果。要真正让孩子爱运动,应该从减轻课业负担上下工夫。
家长C:没个好身体,吃亏一辈子
不管怎么样,如果体育成绩纳入高考,我还是蛮欢迎的。有了这个考核标准,学生会想办法提高成绩,这也会逼他们去锻炼。以前我儿子也不爱运动,但因为中考要考体育,他就坚持锻炼,现在身体很好,极少生病,上高中后也抽空打打球什么的。身体是做一切事的根本,没个好身体,吃亏一辈子。
新闻附件
中学生要会两个
终身受益的项目
根据这份《意见》的要求,各地要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作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重要指标,将学生日常参加体育活动情况、体育运动能力以及体质健康状况等作为重要评价内容。
《意见》还要求各地要规范办学行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严禁挤占体育课和学生校园体育活动时间。要创新体育活动内容、方式和载体,使学生掌握科学锻炼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有效方法,每名学生学会至少两项终身受益的体育锻炼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