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素质教育如何推进
来源:新华网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2-07-12

       素质教育为何难落实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了纠正中小学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我国就提出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从那时起,素质教育就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理念。国家围绕实施素质教育先后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各地也大胆探索,创造出不少有益经验。

       但总体来看,素质教育仍未真正破题,“素质教育喊得震天动地,应试教育搞得扎扎实实”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扭转。面对愈演愈烈的学生“负担重”、“择校热”等问题,人们不禁感叹,“素质教育,想说爱你不容易”。为何素质教育人人叫好,落实起来却举步维艰呢?

       社会竞争压力巨大。当前,我国就业等各方面竞争日趋激烈,行业间社会地位悬殊、收入差距扩大。同时,社会普遍认可的评价标准还是学历、成绩、名校,对很多人来讲,只有考个好成绩、进入好学校,才能找个好工作。这种压力必然驱动考试竞争不断升级。

       优质教育资源短缺。虽然我国教育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优质教育资源“粥少僧多”、分布不均的状况没有根本缓解。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和独生子女时代的来临,人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为争取有限的资源,只能通过考高分拿到进入名校的“通行证”,这无疑助推了应试教育。

       教育改革滞后掣肘。我国现有教育体制中,还存在一些不利于实施素质教育的问题。比如,一些地方还固守“唯升学率”的教育评价机制,升学率高就可以“一俊遮百丑”、升学率低就“一无是处”。考试招生制度“唯分是举”,以至于一些学校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围绕着升学考试转。另外,学校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等还不完全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传统文化观念影响。“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受上千年传统文化和科举制度的影响,人们普遍把升学作为成功成才、出人头地的唯一途径,把命运的改变、社会地位的提升仅仅寄托于上大学、上好大学,这也是应试教育大行其道的重要土壤。

       实现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要把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战略主题,贯穿到教育改革发展的全过程。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 | [2] | [3] | [4] 共 4 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