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山东推进素质教育:加减得宜 把时间还给学生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 编辑:王菲 时间:2012-07-27
课程做好“加减法”
——减掉有限的压力和负担,收获无限的能力与创意
一个高中生能拥有4项专利?一个班能人人有专利?在济南章丘市第四中学,这样的“奇事”不算罕见。
“上生物课时,老师常给我们展示标本,可坐在边上和后面的同学往往看不见。当时我突发奇想,就发明了这个全方位标本观察箱。”高二学生官正两年来已拿到4项国家专利,“我都是利用每周两课时的创新课和一些课余时间搞小发明,不仅不耽误学习,还开拓了思维,激发了学习的动力。”
“跳出课本、跳出教师、跳出课堂”,章丘四中这“三跳”,带来的是学生每年2万至3万个精彩创意、600至800项国家专利。“普通高中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阶段,需要抢救!”该校校长刘金水说。
虽说时间是海绵里的水,但每个学生的一天都是24小时。在一些孩子被压在书山题海中苦苦挣扎时,章丘的学生之所以能学得如此轻松多彩,还来自于山东在课程改革中所作的“加减法”。
“君子爱‘才’,取之有道。”这是山东省教育厅厅长齐涛常说的一句话。他认为,在规范办学前提下,高考升学率越高越好。而在课改过程中,这个“道”就是一方面做“减法”,减轻学生围绕应试教育所加重的文化课负担,包括上课、作业、考试等;另一方面做“加法”,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开齐过去不开或不重视的选修课、实践课等。
为此,山东专门出台文件,调整全省普通高中学科教学内容,在降低教学难度上下足工夫,一举减少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9个学科10%左右的教学内容,将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人生指导等4个模块作为必修课列入义务教育阶段地方课程,为学生创造了自由发展的空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