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2008自主招生启动、高校打响“选优”大战
来源:东方网-新民晚报 作者:东方网-新民晚报 编辑:newsadd 时间:2007-11-27
 

除了认真读书,还要有个性,才能提前迈入心仪大学的校门。

    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2008年保送生暨自主招生“冬令营”选拔考试已于11月15日开始接受报名。

    相比较外地大学在沪上“点对点”地宣讲,本地的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也公布了今年自主招生和保送生的政策。

    国内高校的保送生、自主招生“选优”大幕已悄然拉开。

    优秀高中生跃跃欲试

    面对眼花缭乱、一年一变的高校“选优”政策,跃跃欲试的沪上优秀高中生们看法不一,有忧有喜。

    接受自荐 喜!都可以尝试

    今年,不少高校采用推荐和自荐结合方式。不少学生认为,自荐,将报考资格扩大到全体考生,使优秀学生都有了机会。家住宝山的程同学日前参加了上海交通大学冬令营咨询会。他说,学校的推荐名额很少,所以他打算尝试一下自荐。“我觉得我还不错,尤其理科是我的强项,曾参加过不少科技类竞赛。但我不会给自己太多压力。能成功最好,即使失败,这也是个不错的经历。”

    对此,一些接受自荐的高校招办老师提醒,学生在自荐时要重点突出,可罗列些高中时有分量的奖项,切忌材料冗长;同时,学校对自荐生的挑选会很严格,学生要有一定心理准备。

    两考合一 忧!机会少一趟

    交大、北大等高校今年将“冬令营”与“自主选拔”报名合二为一。不少专家和家长对此称好:两考合一,让学生减轻了两次备考的辛劳。但一些学生却看法不同。大同中学的小沈说,他喜欢比较保险的方案,只要有机会就想去试试。“以前,即使冬令营失败,还有第二年的自主招生面试。现在,两考合一机会少了一趟。”还有不少学生认为,综合素质高但各学科成绩并不突出的学生,原本可在自主招生面试中发挥优势,现在可能会被卡在冬令营测试中,而擅长理科不善面试的竞赛类人才,则多了面试这道关卡。

    复旦附中副校长吴坚认为,考生要避免在各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间“赶场”,千万不要贪多,否则会干扰到现在的学业。

    历年考官直指面试学生三大“软肋”——要成功,必须展现真实自我

    什么样的考生更得青睐?为此,本报特地走访几位历年参加面试的沪上高校教授,他们强调,考生要展现真实的自己,才有可能顺利过关。

    病症一 准备有些充分过头

    不少考官发现,有的学生明显有备而来,自我介绍背诵流利,内容花里胡哨。“但考官并不想听材料背诵,而要在有限时间内评估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和知识面,观察其真实能力。”一位哲学专业的教授告诉记者:“尤其是文科面试,涉及面广,随机出题,几乎没重复。因此,学生无从也无需准备,关键靠平时积累,和临场时真实还原自己的能力。”

    这位教授特别提到一位通过面试的女生:“她对文学情有独钟,因此平时这方面积累很多。她不仅对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均有涉猎,对老师随机提出的文学话题也颇有见解。”基于此,这位女生的才华得到了考官的一致肯定。

    病症二 因家境好有优越感

    个别学生家境不错,穿着却过于讲究而少了学生味。他们的言语中也流露出优越感:我曾去过×国考察,我曾碰到过名人××……一位教授说:“他们所谓‘见市面’的机会可能比一些家境贫寒的学生多,但不合年龄的穿着、优越感太强,都会扣去考官对你的印象分。待人接物过不了关,成绩好可能也会被淘汰。”

    相反,曾有位来自南汇的女生参加了交大的自主面试。父亲去世早,她和妈妈相依为命,家境贫寒。但在面试中,这位女生乐观开朗,谈吐得体,全然看不出生活困顿留下的痕迹。她的阳光表现打动了在场的每位评委,赢得好评顺利入围。

    病症三 一人独霸发言机会

    不少面试中都有“无领导小组讨论”环节,但有的学生却希望自己成为小组主导,一人独霸发言权。

    专家们认为,学生有自信是好事,但太过强势只顾着表现自己,有时会适得其反。不仅每次都要抢先发言,一旦同伴提出异议,不管其是否正确总要进行反驳。

    面试官提醒学生,要给别人说话的机会。“小组讨论的成绩,不是根据某句话特别妙或是否能抢在别人面前发言,而是根据学生整体表现。谦虚、合作,都是学生需要具备的品质。”

    【记者手记】面试,公平?不公平?

    谁出面试题?打分标准又是什么?如何保证公平性?面对近年来学校招生改革后推出的面试一环,一片叫好中总夹杂着这样尖锐的质疑声。但奇怪的是,同样作为自主招生考试的一个环节,初次筛选时采用的笔试环节却从未有人对其公平性产生疑惑。所有人心平气和地接受了这种让一张试卷判定考生是否有资格进入下一回合的较量的方式。青年教育学者熊丙奇认为,这样的想法,显然仍受到长期以来以分数高低作为判断“人才优秀与否”标准的影响,认为人为的判断难免有失公允。

    面对质疑,参加面试的教授们也颇为无奈。在采访中,他们屡次告诉记者,面试并不是要得到一个“标准答案”,而是考察学生是否具有敏捷的思维、清晰的逻辑、流畅的表达和丰富的知识;题目几乎都是开放式的,是根据学生递交的介绍材料出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而且鉴于高中生的能力,考官不会故意出难题。

    不少专家认为,自主招生选拔是场“选优”的考试,而判定“优秀学生”,并不能看其是否能拿卷面高分,而应关注他语言表达、思维方式、待人处世等各方面的表现。有教授提到,个别考生为得到好评曲意迎合考官,甚至托关系打听面试专家,期望“对症下药”。一位教授曾说:“我宁愿听到学生老实地回答我不懂,也不愿看到他为得好评而揣摩考官心理,这样未免太功利。”但事实上,高校面试组专家每年几乎都会大换血,每个考生会由哪位考官面试也是随机抽签决定的,所以,考生想“开后门”找考官面试“放水”,其实犹如大海捞针,白费力气。(记者 马丹)

@NextPage@

   复旦大学2006年自主选拔录取面试部分题目

    1.如果你是校长,会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2.说出全国政协常委委员名字。

    3.说出现任复旦大学校长的名字。

    4.描述你所希望的大学生活的一天。

    5.“两会”是哪两会?

    6.在1分钟内列举这瓶水的用途。

    7.请谈一下数学以后的发展方向。

    8.请为你眼前的这个闹钟估价。

    9.由你自己选一个话题阐述一番。

    10.请说出你父母的生日。

    11.简述无罪推定和有罪推定。

    12.如果你是上海市市长,如何解决上海的交通堵塞?

    13.说明生活是三角形物体。

    14.给你一笔经费,让你策划一个大型活动,你会怎么做?

    总体看来,复旦大学面试注重考察学生以下能力:

    表达能力(清楚地说明一件事物,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念)

@NextPage@

   上海交大2006年自主选拔录取面试部分题目

    1.假如你知道你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到了社会工作时全都没有用,你作何感想?

    2.所有老师中你最喜欢与最不喜欢的是怎样的老师?不喜欢的老师的课,你会上得好吗?

    3.根据四个英语单词twins,identilal,doctor,fun编一个故事。

    4.和别的考生相比,你有何优势?

    5.网络黑客算不算创新?

    6.交大的校训是什么?

    7.给我介绍一个你的朋友。

    8.昨天的新闻有些什么内容?

    9.你的综合能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10.你是否知道矛盾论?请运用矛盾论解题。

    11.你怎么与父母沟通?尤其是在意见分歧的时候。

    总的看来,上海交大面试,注重考察:

    创造能力(这是所有以精英教育为己任的大学,对所培养人才具备素质的共同要求)

    动手能力(理工见长的上海交大在办学传统中,强调“基础厚,要求严,重实践,求创新”)

    独立性(能否进行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选择、自我设计)

    社会责任感(是否关注社会热点、关心周围民生)

    协作精神(是否注重与他人的协作,并在协作中发挥自己的影响力,成功地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人文精神(简单地说,即是否懂得做人,懂得对人的本性、平等、自由、关怀及精神追求的尊重) 熊丙奇/提供

    思维能力(主要为推理能力,并由此反映出知识积累、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

    想象能力(利用已有表象创造新形象的能力,反映学生的知识积累、创造性想象)

    认知能力(接受、加工、储存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观察能力(尤其是对生活周围的观察)

    对社会现象的感知(反映出是否关心社会,是否有社会责任心)

    价值观念(是否适应学校的教学模式)

    熊丙奇 提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