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今年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室组织专家,就“大班额”现象进行了首次全面的专题调查,并提出了科学的建议。而针对“大班额”现象,我省正在研究相关办法,解决这一困扰我省教育界多年的难题,以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
现状 一个班级竟有118人
参与调查的专家指出,“大班额”现象目前比较突出的是在一些城镇学校和重点学校,川东某重点中学平均班额90人以上,最多的一个班学生达118人!某镇中心校有7个班竟在100人以上!“一间教室里挤满了黑压压一屋子学生,前后课桌之间排得太近,学生连伸脚的地方都困难,一些学生下课上厕所甚至只有从桌上翻过去!”
按照国家规定标准,中小学校46~55人为“大班额”,56~65人为“超大班额”,66人以上为“特大班额”。根据相关统计,全省中小学大班额数量至少有数万个。调查显示,“大班额”现象集中在高中,其次是初中和小学,好学校和乡镇中心校的“大班额”比普通学校突出。
原因 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据专家介绍,大班额现象这几年表现比较集中,一方面是因为城市化进程加快,进城人员比较集中,而新增教育资源的配置没有很好地跟上这一步伐,学校建设没有跟上这一步伐。“也与家长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有很大关系,几乎所有家长都希望把孩子送到县城、市镇比较好的学校读书,造成了大班额现象。”
省教科所专家的调查也显示出同样的结果。专家们指出,学校发展目前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择校”现象比较突出。也与一些地方没有准确科学地预测人口出生特点,不合理地撤并学校,不合理地进行教育资源配置有关系。
专家表示,这几年正是适龄儿童出生的高峰期,因此“大班额”现象比较突出,后几年的人口出生率将下降,这一现象将会得到缓解。
影响 教师难教,学生难学
专家们认为,“大班额”现象也反映了我省适龄儿童的入学率、巩固率得到大幅提高,高中教育得到大力发展,人们对教育的需求正处于旺盛阶段,但“大班额”教学也带来了一些不利的影响。
“班额过大,新课改的一些好的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难以落实,增加了教师组织的难度。”老师们反映,学生人数太多,发言的机会减少,教师对后进生的关爱心有余而力不足,分层教学与因材施教的难度极大。
“学生人数多,留下了安全隐患。”一些老师表示,由于人多空间小,春天和秋天还可以把窗户打开通风,可是到了冬季,只能关起窗户上课,教室里空气浑浊,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
“大班额”教学也加重了教师的工作负担。由于学生多,作业量大,教师改作业都来不及,也抽不出时间从事教学研究,更抽不出时间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不仅教学成绩难以提高,而且损害了教师的身心健康。
措施 相继出台解决方案
实际上,“大班额”现象早就引起了省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并采取了诸多措施。省教育厅相继出台《义务教育阶段实施素质教育八条规定》、《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十条意见》、《关于组织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外活动的通知》等文件,明确规定高中招生实行“三限”政策,要求学校组织开展好学校课外活动,让学生健康愉快地度过课余时间,弥补“大班额”环境下学生活动空间、时间不足的问题,要求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避免出现‘超大班额’,尽最大可能的减少‘大班额’,对暂时还存在的‘大班额’要加强管理,落实责任,预防各
类疾病和突发事件的发生。”省安全主管部门也明确要求,要求学校作好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此外,成都市明确规定,“十一五”期间,将合理配置基础教育公共资源,基本消除“大班额”现象。据悉,目前我省正在积极研究“大班额”现象的相关解决方案。
建议 制定政策,遏制大班额现象
“大班额”在缓解人们的教育需求与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上起到了一定作用,但带来的危害也不容忽视,专家们建议:
1.政府要加强教育投入,适度超前配置教育资源,加快城区中小学建设,扩大城镇基础教育规模。在新城区规划时,要把教育的发展纳入城市规划发展之中,根据人口容量和流动人口的数量,科学预测学生人数,作好新建学校的规划。
2.加强薄弱学校的改造,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从源头上遏制择校带来的“大班额”问题,努力缩小校际差距。尤其是要加强农村薄弱学校建设,缓解因优良教育资源不足,家长择校而导致的“大班额”问题。各地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禁止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内部禁止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以缓解择校压力。
3.规范择校行为,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的原则,不招收择校生。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应严格遵守限分数、限人数、限钱数的“三限”政策。
专家指出,“大班额”是全国共同面临的一个问题,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专家们建议出台解决“大班额”问题的文件,为我省解决“大班额”问题提供政策及制度保障。
本报记者 彭世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