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行毕业生双选会、实行“订单式”培养人才模式、拓宽就业新途径、建立用人单位信息数据库……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新形势,桂林医学院在连续3年荣获“广西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的基础上,不断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采取10项措施,确保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0%以上。
实施“一把手”工程,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就业指导工作。形成书记、院长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招生就业处统筹协调,二级学院负责落实,相关部门支持配合,教职工人人关心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体制,一级抓一级,层层负责,有力地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
建立完善就业制度。通过制定《桂林医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形成规范化管理制度。
配齐工作队伍:组织专职就业工作人员参加区级以上的就业工作培训,建立一支专兼结合、工作负责、乐于奉献的就业工作队伍。
落实经费投入。按在校生应缴学费总额的1%作为就业经费,列入学校今年经费预算,用于就业服务指导、就业市场的开辟与巩固及就业工作的软硬件建设。
加强硬件设施。除毕业生就业服务指导中心专有的办公场所外,还用于设立张贴毕业生就业进展情况和就业政策、用人单位信息等宣传资料专用宣传橱窗、展架以及建立电脑信息查询室。
扩大就业市场。特别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订单式”就业新途径,即与教学实习基地和相关公司签订协议,按计划组织学生到基地、公司实习后直接就业,这是该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次有效尝试,推动了毕业生就业工作。
强化信息服务。建立用人单位信息数据库,广泛收集毕业生需求信息并及时公布,印刷《毕业生资源介绍》向用人单位发出需求信息函。
加强思想教育。通过召开校、院(系)两级毕业生就业动员大会,邀请校领导、教授、用人单位领导及有突出贡献的校友给毕业生作报告,举办毕业生座谈会、毕业生经验交流会和毕业典礼等活动,帮助毕业生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把握就业方向。
多种方式指导。对低年级学生主进行职业发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对高年级学生主要进行择业观、就业政策和择业技巧的指导,并实现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实行“一对一”帮扶。
跟踪服务到位。通过实行就业工作月通报制度、《毕业生待就业登记制度》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制度》等,确保毕业生就业跟踪统计工作做到及时、准确。
十大措施的实施,使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高,近年来,该校每年毕业生就业率都超过90%以上,受到自治区教育厅的表彰。今年3月7日,该校举办“2009届毕业生就业双向选择会”,来自江苏、江西、广东、湖南和广西各地的120多家用人单位参加,提供1600多个就业岗位,仅当天就有500多名毕业生与用人单位达成就业意向,现场签约80余人。(许有旁 戴良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