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五中课堂:学生“主演”老师“配戏”
来源:沈阳日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0-10-15

 
 
 20101015081838.jpg


  建议:老师掌控节奏帮学生把握重点难点

  不同学科、教学内容要采用不同模式

  六七个同学一组,围坐在一起;唱主角的不一定是老师,每个学生都认真预习,可先于老师发言并发起讨论……10月14日,记者在五中高一七班听了一堂历史课,见识了“高效课堂”的与众不同。

  新课堂引来众多抢答者

  在高考的重压之下,绝大多数学校和老师循规蹈矩按既定套路教学,不敢越雷池半步。五中从今年9月的新学期开始,在高一年级尝试“高效课堂”。

  课堂在形式上采用小班教学,每班约40名学生被分成六个小组,每个小组围坐在一起进行分组讨论。

  记者听的这节课的内容是“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课堂内容从美国1787年制定宪法到奥巴马政府如何促使医改方案被国会通过。经常出现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四五个同学站起来抢答的场面。回答不准确的,同组的队友会立即补充。

  其实,在沈阳,有多所小学已经进行了类似的教学改革,但在省重点高中里还比较少见。授课教师任鹤说:“我们与小学的教学改革还是有一定的差异,毕竟有高考的压力,老师得把握好上课的节奏,不能只图热闹,更要关注教学的效果。”

  对学生和老师都是挑战

  “新课堂需要学生们课前细致预习,分工解决问题,需要付出相当的精力,学生们最初也不理解,现在慢慢尝到了甜头。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从被动学到主动学的转变。”任鹤说,“老师的工作量也有所增加,要大胆取舍整合教材内容,设计课堂环节,把最经典的东西拿到课上来。实话实说,我们老师也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对于课改,任鹤也有自己的担心:“主要是怕课时不够,学生讨论确实占用了很长时间。老师如果不能掌控好节奏,学生就可能无法把握重点难点。再有就是课改对理科挑战更大,很多内容学生并不容易参与进来。”

  小组计分纳入学生考评

  面对课改可能带来的风险,五中副校长金巍松说:“多数老师习惯了一成不变的东西,在教学上创新意识不强。而老师的提升也确实需要新的平台,这是我们下决心搞课改的初衷。学校考量改革成败的底线在于学生是否接受,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在探讨针对不同学科、不同教学内容要有不同的模式,不搞一刀切。”

  “"高效课堂"是学生积极参与,发现并解决问题的课堂。对于教学过程,学校进行了精心设计,把所有学生按照入学成绩分成三个层次,每个小组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实力比较平均。每节课老师和科代表都会为每个小组计分,作为平时成绩纳入学生的考评体系,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对于家长最关心的成绩问题,金巍松认为:“学生的成绩具有一定的弹性,改革是否成功,需要较长的一段时期才会有所体现。只要期末考试成绩没有明显下滑,改革就会继续。更重要的一点在于,老师的教无论如何不能代替学生的学,我们的方向是对的,坚持下去对学生一定会有促进。”

  本报记者 张膺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