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十二五”期间 吉林农村中小学贫困寄宿生生活补
来源:城市晚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0-12-28

20101228082615.jpg

吉林省教育厅厅长卢连大 赵禹/摄

        过去的5年,吉林省的教育事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日前出台的《吉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吉林省要实施的十个重大项目,这些项目可以说都集中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27日,吉林省教育厅厅长卢连大接受访谈,回顾了“十一五”期间吉林省教育领域的发展和变化,并展望了即将到来的“十二五”。

        “十一五”成就>>

         义务教育全部实现免费

        “十一五”以来,吉林省各类教育事业实现快速发展。学前三年教育毛入园率52.2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7个百分点。义务教育全省全部实现免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9%。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35%,每万人口拥有大学生数271人,居全国第7位。朝鲜族教育继续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特殊教育布局得到进一步优化。

        拖欠教师工资全部还清

        教师队伍层次明显提高。从2008年起开始化解从1993年到2004年各地拖欠的教师工资,到今年教师节,拖欠中小学教师工资24.28亿元全部还清。

        对全省中小学校舍抗震加固

        教育民生实事越做越大。实施校舍安全工程,拟用三年时间,筹措资金58亿元,把全省中小学按照满足抗震级别的标准予以加固和重建。

        展望“十二五”

        实施教育10个重大项目

        卢连大说,“十二五”期间,全省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落实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教育规划纲要》,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不断提高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重点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十二五”时期,要实施10个重大项目,分别是农村学前教育促进工程、义务教育均衡推进工程、普通高中实验室建设工程、中等职业教育现代化特色化建设工程、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支持民族教育发展工程、特殊教育发展工程、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工程、教育信息化拓展工程、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促进工程。这些项目都集中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涵盖了教育工作的方方面面,每个项目还包括若干个子项目。实施好这10个重大项目,对于促进吉林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具有极为重大的意义。同时,吉林省承担了6项国家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任务,分别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探索职业教育政企校联盟办学模式、开展政府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综合改革、建立高校总会计师制度、探索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办学模式、构建区域协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新体制试点。

        提高农村贫困生补助标准

        提高农村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十二五”期间,农村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从现行每生每学年300元提高到400元,农村初中从500元提高到600元。提高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农村小学生活补助标准从现行每生每学年500元提高到750元,农村初中从750元提高到1000元。同时,制定城市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加大中小学校舍维修经费投入,逐步提高城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水平。

       办好新一批教育民生实事

       集中力量办好新一批教育民生实事。一是2011年-2012年,为4000所农村规模以上小学装备科学实验室教学仪器和设备,总投资3.46亿元,平均每校新投入8.4万元。届时,吉林省农村小学科学实验室仪器和设备配备将全部达标,实现均等化配置;二是为全省6616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配齐图书,总投资2.5亿元,2011年-2012年完成50%,2013年-2015年完成50%。(完)

(来源:城市晚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