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结构不同 出档顺序有别
本报6月30日讯(记者 何国庆 通讯员 袁于评)高校招生录取如何投档,直接影响考生志愿的有效性和最终录取结果,考生和家长特别关注。今天,记者从省教育考试院了解到,今年我省根据志愿结构的不同,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非平行志愿投档两种规则并行的办法,录取大学新生。
所谓投档规则是指普通高校招生投档时所遵循的操作原则。我省实行的非平行志愿投档规则,是指在上线考生中,按志愿优先的原则,先投第一志愿符合条件的考生,按排序分数从高到低顺序出档。第一志愿考生生源不足时,再投二志愿考生,依次类推。这种规则适用于本科提前批的非军事院校志愿,以及定向志愿、民族班志愿、民族预科班志愿和专科提前批志愿等。
平行志愿投档规则是我省高考录取的最主要投档形式。即首先将同一科类在某一批次录取控制线上的考生按高考总分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当遇到多名考生分数相同时,依次按语、数、外单科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再按考生填报的学校排序顺序出档。
据介绍,在平行志愿投档时,计算机自动根据程序,执行三个步骤的操作指令。第一步将填报不同“科类”的考生分列在不同的“队列”中,计算机依据考生填报某批次第一学校的第一专业所在的“专业类”作为列队的识别标志,同一“列队”的考生,必须有同类可比的“成绩项”,例如本科一批志愿投档时,计算机会按考生填报的本科一批志愿中的第一学校(自上而下顺序)的第一专业所在的“科类”,将考生分成“文史”、“体育(文)”、“理工”、“体育(理)”等四个“队列”;第二步按成绩高低排队,当遇到多名考生同分时,分别按语、数、外三科成绩从高分到低分排序,每个考生在自己的“列队”中只有唯一的排序序号;第三步,先按考生排序序号从小到大顺序,确定考生投档顺序,再依次按考生填报的平行志愿表中高校的顺序(自上而下),确定学校志愿投档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