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毛钱一本的《安徒生童话》,掰成两半儿,劈成四块儿,变成八份儿……最后一页页的都找不见了。12岁的王利炜现在回忆起来还在惋惜。两年前,他在赞皇县张楞乡集市上买了这本书,带到班里,同学都很喜欢,互相传都看不过来。以至于,这本书在如饥似渴的孩子们手中像食物一样被分解消化了。
近日,记者走访行唐、赞皇、井陉等地村镇小学发现,尽管河北省“普九”复查标准中要求各中小学均应建有图书馆(室),生均图书最低15册,但学校因合并扩充致图书不足、图书复本率高、课外书种类贫乏等问题仍制约着村镇儿童的阅读。课外书决定着孩子的视野,如饥似渴阅读的村镇孩子们,却找不到书读。
为借一本童话书 孩子们排队一个月
在赞皇县张楞乡行乐联办小学五年级问谁最喜欢课外书,王利炜第一个举起了手;问谁现在带着课外书时,同学又嬉笑着再次将目光投向他。他忍不住小声抗议着:“我上课又没看!”
这个12岁的少年皮肤黝黑,腿脚上沾着泥土,痴迷读书。他最喜欢看的书是《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最喜欢林冲的武功和刘备的机智。他记得《水浒传》里每个人物的绰号,甚至能说出《三国演义》中名将所使武器的长度、重量。
“哥哥在外打工,临走就把书都留给我。开始,字都不认识,看着看着就猜出来了。”王利炜笑着说,之后他便喜欢上了读书,按他的说法,“只要是有字、有图的纸”,他都不会放过。最近他在看讲述外星人在地球奇遇的《粉色外星人》,萌发了当一名宇航员的念头。他说,老师说做宇航员还要学好数学和外语,他正在一步步努力。
六年级学生曹翠玲手中的《世界著名童话》也正在步王利炜的《安徒生童话》的后尘,现在四个角已经磨破,书脊也因反复翻阅开始脱线。这本快散架的书并未因外表的窘迫而遭到冷落,相反其借阅已排到了11月份——在曹翠玲看完后,孙立辉、王利炜等几位同学在等待借阅。看到一本喜欢的课外书,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个节日。
这所小学的图书室里,堆放着百余本陈旧的课外书、习题册,其中很多是《成本会计学》、《营销策略》、农田种植等书,根本不适合小学生读。
“教今年的课本,老师拿着几年前的习题册可能就不合适了。”校长孙增爱说,他们学校订的《少年素质教育报》是学校唯一一种紧跟时事的课外读物了。但订购的报纸有限,分摊到每个班级也只有四至五份。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渴望能挤进前五名,以最先看到报纸。
“为了让学生们都能读到,我们将它作为一种奖励发给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他们看完,再由他们组成的学习小组一起看。”孙校长无奈地笑笑……
跋涉40公里淘书 路费让小女孩心疼
和学校图书室中各种各样的习题集相比,行唐县九口子乡上连庄小学六年级的陈聪、刘展、刘泽宇更喜欢看《铠甲勇士》、《白雪公主》和所有能找到的漫画。
刘展说,班里流传的图书和漫画大多源自她这里,而她是从40公里外的口头镇买来的。一周只能去一次,每个周末除了打理家务外,她都要坐半个小时的汽车赶到镇上的书店淘书。
“后来,书店的老板看我总来,便让我改成租书了,便宜了不少。”刘展买书的钱大多是从早饭中挤出来的,来回10元钱的路费让她感到心疼。
刘展的成绩在班中经常排第一。在课堂中回答出书本外的问题,让她颇感自豪。在她的带动下,很多同学也经常去她那里借书。
她渴望能认识城里的孩子,因为书店老板曾告诉她,书店中的很多旧书都是从县城、市里论斤买来的。“真想让他们(城市里的孩子)看完书别扔,借给我们看,我们看了会还。”刘展说。
同班的刘泽宇在旁边附和说:“我们可以去拿书,多走40公里也不怕。”
9岁小女孩理想是“开图书馆”
赞皇县西龙门乡西龙门小学四年级的张潇只有9岁,但她却是记者走访中遇到的看书最多的农村学生。张潇的母亲是位幼儿园教师,曾经营过一家书店,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她从小便喜欢上了读书。《格林童话》、《十万个为什么》、《睡前故事》、《脑筋急转弯》、《唐诗三百首》……她顺口能说出十多种看过的书籍。
张潇是班里的故事大王,每天课间都会有同学围着她听她讲故事。
张潇的成绩并未因看多了课外书而受到影响,至四年级,她在学区14个学校的学生中名列第一。
“这是个好苗子,就是有时提的问题稀奇古怪的,弄得老师还要去查资料。”学校校长郝雪玲如此评价。
“我希望以后能在村里开一个图书馆,让我的同学都能免费去看书。”张潇说。
与班里其他同学不喜欢写作文不同,她最喜欢上作文课。“脑袋里时不时都能冒出来书里的句子,上次老师又把我的作文当范文了。”张潇兴奋地说。
村镇学校普遍紧缺课外书
“作文课上,老师让描写一种小动物。尽管老师一个劲儿地启发可以写孔雀、犀牛,但作文交上来,41个学生中40个人写的是家里的猫狗。”行唐县上碑镇中心小学校长刘院生为村镇小学生的想象力担忧。“也是没有办法,学生越来越多了,书越来越不够了。”刘院生说,上碑镇附近“六街一村”的学校合并到中心小学后,学生增加300来人,图书的来源、数量成了麻烦。
由社会各界资助兴建的行唐县九口子乡上连庄小学11月份将竣工,学生数量将从100多人增至500余人。 “按规定,之前学生人均25册图书。学生增加后,人均才5本。”九口子学区中心校长李志忧心忡忡地说,“我们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在读书上还有差距,这在他们的思维灵活度和视野上都会产生一定影响,这不是光靠分数就能解决的。”目前,李志已将尽快组建图书馆当做了他们的首要任务。
本报将发起“送书下乡”活动,为农村的孩子捐赠课外书,帮他们圆畅读课外书的梦。请您继续关注本报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