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女士记录了对美术课课堂纪律的印象。
王女士的科学课堂笔记很详细,老师每一道例题都有记录。
12月8日,19楼教育论坛有一条帖子,关注度很高。杭州一位妈妈(网名:学为好人在杭城),因为念初一的儿子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成绩滑坡严重,征得老师同意后,妈妈进入儿子班级,每天坐在教室后面陪读。从11月29日开始,陪读已达6次。
帖子的标题是:“儿子,为了你,我再一次走进了课堂!”陪读记录相当详细——
11.29
儿子2000年出生的,今年上了初一。对此,我常常懊悔不已。拔苗助长的事,往往就是我们自以为是的杰作!
由于没有学前班过渡和约束,儿子的纪律性很差,小学6年,为此也伤透了脑筋。一直在盼望着,盼望着,长大的儿子会懂事了,听话了,自觉了。
12月8日,班主任的一条短信,终于让我再也hold不住了:儿子上课时,老毛病不改,扰乱课堂纪律,要我配合学校做好教育!
辗转了半夜,终于下定了决心:进教室,陪读!
就这样,我16年后,再一次走进了课堂!
进教室之前,我是经过班主任同意了的,当然也征求了各位授课老师的意见。
在得知我这次真的要去教室听课陪读,儿子晕了!他哭着求我再给他一次机会,我差点动摇了。最后在儿子的婆娑泪光中,我走进了教室。儿子啊,不是老妈心狠,也不是老妈不给你面子。你可知道,当老妈迎着许多异样的眼光走进教室时,哭的念头都曾有过。孩子啊,希望你早日理解老妈的良苦用心。
12.02
下午,我的课堂陪读继续。
英语老师的导言很给力,她上课前的开场白就说:今天有同学的家长来听课,希望各位同学积极表现,为班级争荣誉,不要在家长的面前丢了面子。面子,对于这帮孩子来说,太重要了。一节课下来,老师连说OK!儿子,也从上午的低头不语,心神不宁,慢慢稳定下来了。上课回答问题也很积极大声,正确率也很高。小动作基本不见。下课时,还跑到我桌前,问了个疑难。我长长地舒了口气:我终于做对了一件对儿子有益的事!
第二节课时,教室里进来一位检查纪律的老师。见我在座,很诧异,对我进行了一番盘问后,一言不发地走开了。刚才的好心情,被赶跑了一大半!
也许我的方式方法有待商榷,但我想还是情有可原的:毕竟我是在班主任和授课老师的同意下才进入课堂的,何况效果还是很不错滴嘛。想到这里,我又打足了精神,继续下面的课程。
12.04
冬日午间的太阳透过窗户,照在身上,很暖和。可我心里却愁苦依旧。
我只陪儿子听了两天的课,便不得不中断了我的计划。
原因:
不是儿子的反感:半天,儿子便接受了我陪读的现实。(前面已有交待)。晚上回家时,我故意逗他,我准备坚持到期末考试,他只是反问了我一句:你对我这么没信心,需要这么长的时间吗?他还告诉我,他去问了班里最好的同学,我去陪读丢不丢脸,同学告诉他,不丢脸,还羡慕他。看着儿子有些兴奋的脸,我分外的开心!(真要感谢这位同学,是他解开了儿子心里的疙瘩)
不是老师的反对:通过课后和老师的交流很明显地感觉到,老师反对的担心是多余的。不仅不反对,甚至可以说还很欢迎。因为家长的存在,孩子们自觉性提高了很多,整个课堂纪律明显好转。有老师私下还和我说,如果我有事来不了,想动员别的家长也来听听课。
当然也不是我不坚持:我现在唯一的工作就是配合学校和老师,提高他的课堂纪律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革命尚未成功,岂能轻言放弃?
原因只有一个:学校的压力。
这个帖子,12月8日一天的点击量就达到3万多。网上出现了两极化的评论,有网友说“为这位妈妈感动”,“是一位伟大的母亲”,也有网友直呼,“太可怕了,这对孩子的伤害该有多大!”还有网友质疑,“这位妈妈,难道你想陪孩子一辈子吗?”更有人怀疑这一事件的真实性,觉得“跟讲故事一样”。
12月8日,几经辗转,我们联系上发帖的妈妈王女士(化名),希望能当面采访。电话那端,王女士犹豫再三,最终同意(记者注:经家长要求,涉及的个人具体信息,我们都不予公开)。中间断了两天,这两天她又开始陪读了。
晚上6点多,到王女士家,儿子小T放学回家,正在吃饭。
看到有人来,长相白净的小男生很主动地打招呼,“阿姨好!”接着大口吃完饭,迅速地走进自己房间。小T书桌旁贴着一张纸,有一行老爸写的话: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心似平原走马,易放难收。
王女士回望了下儿子,轻声说,“抓紧写作业吧”,然后带上门。开始接受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