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今年从市三中毕业的蒋丽就明确告诉记者,她就请了三位自己特别喜爱的老师吃了顿火锅,表达了自己的感谢,老师很高兴,自己也表达了谢意。
在记者通过商报“高考QQ群”调查,接受采访的16名学生中,有11名都赞同蒋丽的谢师观点,并不乐意举办或者参加那些讲排场、讲档次的“谢师宴”;5名学生表示现在都这样办“谢师宴”,自己不办,没有面子。
酒楼:纷纷打出“谢师牌”揽客
记者走访市内多家酒店,发现不少酒店都推出了“谢师宴”,上千元一桌已经屡见不鲜。据解放碑较场口一家五星级酒店的工作人员介绍,他们酒店的“谢师宴”1888元/桌起,但订2888元这种价位的偏多,订满十桌以上还送蛋糕、香槟,有的酒店还附送背景布置、地毯、休闲场所等。新华路一家五星级酒店的起步价就是2500元,而谢师宴菜单的名字也很特别,如“年年有余”、“一生逢源”、“步步高升”等等。记者发现,前来预订的家长、学生不在少数,一般都需要提前一周预定。
据沙坪坝一酒楼领班告诉记者,7月底至今,他们除了周末,每天几乎都在筹办“谢师宴”,今年谢师宴除了档次高外,桌数也比去年多,他们酒楼最大规模的“谢师宴”办到了17桌,跟婚宴、寿宴不相上下了。
老师:一声“谢谢”更让人欣慰
对于这种变了味的“谢师宴”,重庆八中校长曹勇表示,学生谢师心意可理解,但学校历来不主张老师参加“谢师宴”。毕业生们能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就是最好的谢师,也是对学校最好的回报。
重庆一中的杨春权老师则表示,其实并不想参加谢师宴,但学生一片好意,不去又不好。其实只要接到学生的一个电话、一条短信,就非常满足、欣慰了。“谢师宴”让老师们为难,老师们更拒绝参加这种变了味的“谢师宴”。
专家:吃饭不是谢师恩的唯一方式
重庆师范大学教授、教育专家周小燕表示,最初的“谢师宴”请老师吃饭是发自内心的表达谢意。但“谢师宴”逐渐变味,并逐渐成为家长和老师的负担。其实吃饭不是表达谢意的唯一方式,回报师恩可以选择送自己亲手制作的贺卡,给老师打个电话、发条短信,或者号召同学们一起回到校园开个茶话会,和老师一起“把茶言欢”,这样的谢意更纯粹一些。
重庆商报 记者 黎静 实习生 向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