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伟(营山 公务员)
今年中国人民大学首次在提前批小语种录取时,区别男女划分数线,文科的男生601分,女生则614分。(7月8日《京华时报》)
小语种招生分数线 “男女有别”的看点在于,相比于“一碗水端平”,差别式待遇似乎破坏了起点公平。同时,女生分数线比男生的高,更是颠覆了我们的传统认识,一向强势而占据主导地位的男生,却面临“阴盛阳衰”局面,以至于只能依靠制度扶助。
从调查情况看,在语言类专业呈现出女强男弱的局面,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很多院校的外语专业,大都是女生“一统天下”。就如同护士专业一样。一方面在于性别不同导致的兴趣不同,以及天赋上的巨大差异;另一方面,社会认识以及自我选择也有很大的导向作用。在很多人看来,男生做翻释似乎没有什么前途。
“男生危机”存在,虽然不宜放大,但也不能忽视。既然在性别比拼上处于弱势,那就用制度善意给予特别救济,则属于题中应有之义。正如公务员考试一样,为了照顾农民和工人等一线人员,拿出一定比例实行定向招考,本身也是公平的需要。
承认“男性危机”的存在,就如同当年正视女性在社会地位上的弱势一样。从单纯的女性保护主义,到对“男女有别”的认真对待,理念的进步,也代表着社会的进步。
争鸣>>>
任何做法,都不能凌驾法律之上
对女生更加苛刻的录取分数,无疑降低了女生录取概率,于许多女生而言,有可能因此失去了学习和深造的机会,造成无法弥补的终生遗憾。
实际上,学校也没有权力,来制订和实行如此“男女有别”的招生办法。《教育法》第36条规定,受教育者在入学、升学、就业等方面依法享有平等权利。学校的任何做法,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
或许,人大区别男女划分数线,是为了使就读男生和女生,保持一个大致平衡的比例;但这显然不应以剥夺女生的平等权利为代价。
即使堂堂高等学府,一不留神,也背离现代文明,侵害女生平等权利,居然可以如此的随意,乃至荒腔走板! (钱夙伟浙江职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