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为“异地高中班”新生打基础 老师推迟退休时间
来源:泉州网-东南早报 作者:许奕梅 庄丽祥 编辑:江淼 时间:2012-09-11

晋江荆山“异地高中班”迎来转型和挑战

 

20120911083436.jpg
教材统一后,老师们也需要一段时间适应。

        泉州网-东南早报讯(早报记者 许奕梅 庄丽祥 文/图)新学年,晋江荆山外来工子弟学校“异地高中班”学生留下来的心更坚定了,但老师也面临新的挑战,如何将“异地高中班”学生教出特色,以适应福建高考成了他们要思考的问题。

        新生数少 没了地区之分

        荆山学校这届高一年有了两大不同。一是新生数不多,二是班级不再是“老乡会”,而是“大杂烩”,各省份学生都有。


        今年5月福建省“异地高考”政策出台,学校原计划今年招收各省籍高一新生400人,但最终仅招收了两个班70名学生。高一(1)班班主任熊家海老师说,新政出台后,一方面,外省籍学生可以选择进晋江公办中学,与本地学生同享晋江高中免费的优惠待遇,许多学习成绩较好的非闽籍学生会选择报考公办中学。另一方面,仍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想让子女回生源地工作发展,会提前让孩子回老家读书,参加生源地高考。

        “今年分班很简单,按学生报名先后,各分到一班和二班。”熊老师说。

        学生安心 老师却更费心

        熊老师说,暑假期间,也有部分学生选择回老家,这周起学校会为高二年留下来的103名学生办理转学籍事宜。新学期他们已改用福建教材上课,待完成3年完整高中学业,他们就能顺利参加2014年福建高考。熊老师认为,学生和教材的统一更便于因材施教,并开展教研活动。

       “往届高一年学生,刚开学前三天还有人会离开,今年就没出现这种情况。”英语教师李清莉说,虽才上了三节课,但她明显感觉这届高一新生学习氛围要比往届好。拿到高一年英语教材时,李老师感到与原先所教的四川和重庆教材有很大不同。“本地教材更注重口语,现在还不熟悉,教学还需要一段时间摸索。”

        高一(2)班班主任张周爱老师说,异地高考的实现让许多成绩较好的非闽籍学生有机会到晋江公办学校就读,若想与其他学校竞争,需要花费更多心思。荆山学校的“异地高中班”因异地高考而生,如今也因此而面临转型,能否继续存在,生源是关键。目前学校也在尝试转变管理方式,留住优秀教师,提高师资和教学条件,将高中办出特色。

        今年已67岁的熊老师原准备退休回江西老家,为了这届高一年学生他特意留下来多教一年。“想把高一年学生的基础打扎实了,也把年轻教师尽快培养起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