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为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差距,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自省“千校万师支援农村教育工程”启动以来,中华路小学选派多名骨干教师,赴连云港灌云县陡下坊中心小学,开展校对校结对帮扶、对口支教,以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农村教育水平,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
在支教期间,中华路小学采取选派教师长期驻点支教、定期选送优质课赴受援校送教、安排受援学校教师来校短期学习、组织集体备课、共同开展教科研课题研究、共享校本资源与课程改革成果等灵活多样的支教形式方式进行对口支教。在支教交流中了解到,灌云对口支教的学校缺乏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该校先后无偿捐赠笔记本电脑和学校优秀的儿童诗校本教材,让更多的学生得到了受益。
为了推动两校的资源互享,中华路小学坚持每次的活动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活动中坚持按照紧跟学科教学进度,确保支教工作送教法、送教态、送教学新理念、送教学新技能。认真组织评课活动,真正将课堂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摆出来供大家讨论,达成共识。支教活动的开展,不仅密切了校际间教学业务的合作往来,还为加强两校教师之间、学科之间的教研交流,实现资源互相,共同提高,提供了发展平台。
对口支教,互动双赢。在今年3月,由润州区教育局夏兴政书记带队,组宣科、教研室、中华路小学老师组成的对口支教工作组,来到连云港市灌云县开展对口支教。其间,中华路小学刘素芸老师执教了一节五年级数学课《解决问题的策略》,开设了题为《数学课堂有效性思考》的讲座;李晓燕老师执教了一节四年级语文课《沙漠中的绿洲》,开设了题为《书香弥漫,润泽心灵》的讲座。随后,两位老师走进课堂、走进教研组,和该校的骨干教师、分管教学的校长进行了交流和探讨,受到了对方学校领导、教师的一致好评。
在连云港市灌云县下坊中心小学支教中,严海燕老师的《注重吃透教材 打造有效课堂》和曹阳老师的《结合“认识面积”一课浅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讲座以及生动活泼的课堂,深深吸引了下坊中心小学和完小的老师们。交流中,老师们就如何构建自主、开放的课堂模式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对口支教发挥了双向功能,对贫困学校教育事业的支援,促进了中华路小学骨干教师的培养和成长,同时农村教师热情真诚、朴实敬业、艰苦奋斗、渴求知识的精神也感动着支教老师们,取得了互动双赢的效果。
(李晓燕 光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