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图文最新
热点文章
“孩子,学校就是你的家”
来源:成都晚报 作者: 编辑:江淼 时间:2014-06-23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在成都市天府新区大林中学,一位留守儿童在写给父亲的信中,用《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词,表达对父亲的思念。他在信中写道,“父亲,老了,您辛苦了!”

       这只是天府新区大林中学约100位留守儿童,写给父母的众多信件中的一封。在大林中学,学校建有“馨语家园”工作室,并实行老师“代理家长制”,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大林中学校长高贞富说:“留守儿童的父母,出门挣钱是生活所需,留守儿童在校,就要让孩子们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让他们并不感觉孤单。”

       一个留守儿童的心声

       在学校有家的温暖

       戴着眼镜,一脸微笑。大林中学初二女生张同学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阳光、开朗。但其实她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离异,母亲远嫁,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平时周末,她不能像别的孩子一样回家,而是住在她大姨的家里。

       得知张同学的情况后,天府新区大林中学德育处主任樊正利深受触动,立马决定自己担任张同学的“代理家长”。从此,几乎每周,樊老师都要把张同学叫到办公室,问学习、问困难,问生活,并积极解决。在一次交谈中,樊老师得知看似阳光的张同学,实则面对了很多困难,张同学告诉他,“从开学到现在,只有900元钱的生活费……”樊老师听了之后,立马从自己的腰包里掏出100元钱,塞给了她,并告诉张同学,“孩子,你先用着,差钱了,我再给你想办法,一定要让你生活得快快乐乐。”不仅如此,樊老师还掏钱给她买学习用品,并经常关心她的学习,每次月考后,还会找到她到办公室谈话,鼓励孩子好好读书。

       不止是张同学,学校的初三学生小郭也是一名留守儿童,樊老师了解到小郭的实际情况后,也主动要求担任小郭的“代理家长”,并到小郭家去家访,每周和小郭交流一次,并给予物质资助,让孩子安心学习、生活。

       樊老师告诉记者,对于留守儿童,学校格外关注,自己常常对小张和小郭说,“为了孩子,为了生活,父母不打工,也不现实,他们要挣钱养家,要接受父母的做法。没有一个父母不希望留在孩子身边,因此,要多理解父母,同时你们身边不是没有亲人,你们并不孤单,有困难找老师倾诉,有老师帮助你,要阳光快乐地学习、生活,学校就是你们的家……”

       面对记者,张同学总是一脸微笑,她说,平时会和家长通电话,班主任田声文老师,也会找自己聊天,鼓励自己。“樊老师、田老师,还有班上同学,对我都很好,在学校能感觉到家里的温暖。”

       一个特别的“馨语家园”

       师生“结对子” 关爱留守儿童

       其实,在大林中学,像樊老师这样,由老师当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的故事还有很多。老师们也都十分注重留守儿童的工作。学校也多次召开关于留守儿童的家长会、班主任会,动员大家一起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大林中学还制定了 “馨语家园”工作室活动内容,并已开始启动部分活动。

       在学校层面,学校要求建好“馨语家园”工作室,并接受学生心理咨询,开启一个心理咨询信箱和心理倾诉室,为留守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引导;落实一名代理家长,学校为每位留守学生落实一名代理家长,教职工必须担任一名留守学生的代理家长,学校行政人员要做无人监护留守学生的代理家长;每期举办一次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组织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让留守学生至少参加一项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丰富留守学生的课余生活。

       在班上,老师安排同学结对,在学习上给予留守儿童帮助。班主任可以根据本班留守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某天为留守孩子生日,利用这天可以开展系列以生日为主题的活动,让留守孩子感受家的温馨和同伴的关爱;每月开展一次针对青春期、人际交往、理想等为主题的团队活动;每月月考完后有师生交流会;每学期客观积极地给与评价,推选一定名额的优秀之星;每学期与政府一起开展系列关爱活动,走进学生家庭,帮助困难留守学生。

       同时,学校要求“代理家长”每月与留守学生谈一次心,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绪、交友、身体等方面的情况,交流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和健康的心理;“代理家长”要指导学生每学期读一本好书,陶冶学生的情操;写一封亲情书信,教育学生利用特殊日子给远方的家长写一封亲情书信,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引导学生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上进心;每月与留守学生吃一次饭;每学期做一次家访,走进学生家庭,了解实际生活状况,做好帮扶等等。

       一个温暖的愿望

       让留守儿童心里阳光

       对于留守儿童,在天府新区大林中学校长高贞富心中,有一个朴素的愿望: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不能让他们有思想包袱,一定要让他们心里充满阳光。“部分留守儿童,心里难免有自卑感和失落感,我们老师们就是要多关心这些孩子,让他们心里充满阳光,乐观、积极地生活、学习。”

       大林中学王伟老师说,学校十分重视留守儿童工作,“我知道我们学校很多老师班上都有留守儿童,老师们对他们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十分关心。”

       高贞富表示,学校今后会更加重视留守儿童工作,利用学校的条件,为留守儿童创造与父母沟通的机会,同时丰富学校的课外活动,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在高贞富看来,关爱留守儿童意义重大,关系到孩子的一生,也关系到很多个家庭。作为学校,在关爱留守儿童工作中,理应自觉担负起学校的责任,关心这些孩子的生活和学习等问题,不仅仅在节假日,更应体现在日常中的每一处细节,努力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让他们真正阳光、快乐地成长。

       记者手记

       不再孤单 因为有“家”

       多年来,无论是政府、社会力量,还是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都在积极地努力关爱留守儿童。

       作为一所乡村中学,大林中学能够积极承担起这一责任,体现了教育工作者的认真、负责。采访中,张同学脸上天真、自然的微笑,让记者久久难忘。

       因为,她并不孤单。这种不孤单有来自于亲戚的照顾,也有来自学校老师的关怀。无论是物质上的帮助,还是心理上的关心,都让她感觉温暖。

       采访过程中,张同学没有用更多华丽的词语去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只是用“谢谢!”“学校就像家一样”这类简单质朴的语言表达,就这一个“家”字,足以说明她对学校的情感。

       家,留守儿童心中的期盼;家,留守儿童心中的港湾。

       当爱和关心实实在在地存在时,学校就是他们心中的“家”!

       成都晚报记者 谭立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