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虽然距“中考”成绩出炉还有一段时间,但初三毕业生和家长根据预估的“中考”成绩,已开始琢磨高中志愿填报。和去年一样,今年的考生志愿填报依据录取进程仍会分4个时段,首当其冲的是指标生录取。
“中考”结束后,想升入心仪的高中学校,填报志愿得好好斟酌。
虽然距“中考”成绩出炉还有一段时间,但初三毕业生和家长根据预估的“中考”成绩,已开始琢磨高中志愿填报。和去年一样,今年的考生志愿填报依据录取进程仍会分4个时段,首当其冲的是指标生录取。
对2013年以来的济南市普高指标生录取政策,很多考生和家长理解并不全面,在此,记者通过“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解读。
是什么:
“393现象”一点也不神秘
要讨论普通高中指标生录取,2013年的“393现象”是个绕不开的话题。
其实,“393现象”一点也不神秘。2013年“中考”第一次填报志愿阶段,在天桥区黄河以北某初中,省实验中学将投放给该初中N个指标生计划。于是该初中学校根据学生的志愿进行校内排名,一个393分的孩子恰好是报考省实验中学学生中的第N名,于是得以录取。这也是当年省实验中学指标生最低录取分数线。
由于省实验中学的指标生最低分数线较2012年狂降107分,所以这次“大跳水”引起坊间一片热议。其实,这名学生进入省实验中学是合情、合理、合规的,充分利用了现行的指标生录取政策。
为什么:
指标生线不再设“门槛”
在了解了什么是“393现象”后,有必要探究一下为何会发生这种现象。2013年起,济南市普通高中招生实行“先考试后报志愿”,指标生线不再由各高中自行划定,而是由最后一名被录取指标生的成绩决定,实行“一校一线”,原则上指标生计划都要录满。
所谓“一校一线”,既针对初中,也针对高中。比如省实验中学在A初中的指标生分数线是520分,而在B初中的指标生分数线却可能是400分。就省实验中学而言,在济南市64所拥有该校指标生计划的初中里,可能有64个不同的指标生分数线,而最低的那个指标生分数线就是当年省实验中学指标生录取最低分数线。
如此,“393现象”就很好理解了。在天桥区黄河以北的那所初中,由于“门槛”限制取消,省实验中学将录满所投放的N个指标生计划,而不论学生成绩有多低,只要符合报考高中的资格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