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师孙国华捐出毕生积蓄助学。
退休教师捐190万助学
常州孙国华被评为“江苏最美教师”
在教师节前夕,常州市武进区漕桥中学退休教师孙国华被江苏省委宣传部评为“江苏最美人物”之最美教师,孙老师用质朴的语言解释了自己捐出毕生积蓄的原因:“我和我老婆都有工资,足够了,这笔钱捐出去挺好的。”
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奔
就在教师节前夕,记者见到了74岁的退休教师孙国华和他的老伴。头发花白的他说起自己捐款设立奖助学基金的事,连说:“我没想到自己偶然一次举动会引起社会这么大的震动,我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好,思想境界也没有那么高,我其实不值得大家这么关注。”他再三向大家强调,自己是在特殊情况、特殊条件下作出的一个特殊的决定,是一个很偶然的善事。原来,孙老师有个患唐氏综合征的独生女儿,去年8月,悉心照料了41年的女儿离开了他,悲痛之余,孙老师做出了一个决定,将留给女儿的一生积蓄190万元全部捐出来,成立“孙国华奖励基金”,用于奖励漕桥中学优秀师生和资助贫困学子。
孙老师说:“我一辈子从事教育工作,对教育有感情。虽然捐出了毕生积蓄,但我和老伴有房子住,也都有退休金,经济上不需要太多,生活上还是有保障的。”
家里唯一的电器是电饭锅
孙老师平时的生活非常节俭,190万的积蓄是他多年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孙老师的家位于老伴的单位宿舍区,两室两厅的房子却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进门一张破旧的方桌算是餐桌,客厅角落一张破沙发用来堆杂物,一只衣柜是当年丈母娘传给他们的,家里没有空调、冰箱、电视,甚至连电扇都没有,唯一在用的家用电器是电饭锅。几十年来,孙老师精打细算,勤俭持家,珍惜每一分钱,自己和家人过着清贫的生活。
退休后,孙国华和妻子的退休工资加起来有8000多元。可是,平时他和妻子、患病的女儿一家三口每月开销基本都控制在1000元以内,除去柴米油盐,再交点水电煤气费,只能维持基本生活。为了节省开支,孙老师一家经常煮一锅稀粥、吃点青菜或是煮点清汤面,鸡蛋、猪肉都舍不得买,一年四季的蔬菜也是自己种,孙老师家白天从来不开灯,晚上也只开一盏灯,这么多年习惯一直没变,两个月的电费竟不超过7元钱。就连身上的衣服都是孙老师自己动手做的,用的是孙师母当年陪嫁的布料,一穿就是好几年,破了就打个补丁。
孙老师的一位老同事清晰地记得,当初孙老师还住在学校宿舍楼,他偶尔去孙家串门。冬天时,孙师母舍不得买好菜,在菜场上专挑那些便宜的菜。有一次,买了一条不足1斤重的鲢鱼,回家做了红烧鱼,一家人吃了一星期。